电动汽车锂电池性能分析及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来源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n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用作许多电子和电气设备中的主要电源。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的增长,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的可靠性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及时维护和更换电池系统,有必要开发一种可靠的电池性能分析和健康诊断方法。因此,本文重点从荷电状态和剩余寿命方面对电动汽车锂电池的性能进行分析;与此同时,本文重点从电动汽车锂电池外部短路故障方面对电动汽车锂电池进行故障诊断,具体方法如下:(1)电动汽车锂电池荷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预测为了增加粒子滤波中粒子的多样性从而减少粒子退化,改进了智能优化的粒子滤波算法以及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算法。智能优化算法中采用的是人工免疫算法,将其与粒子滤波结合成人工免疫粒子滤波算法。由于经验模型具有阶次低,结构简单,便于工程实施的优点,采用经验模型建立电池的状态空间模型,并采用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确定电池的参数、模型。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算法为衰落卡尔曼滤波算法,开发了一种新颖的在线估算技术,用于估算磷酸铁锂(Li Fe PO4)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基于简化的模型,通过两个级联的线性滤波级来估计电池的开路电压OCV(Open Circuit Voltage)。在第一阶段使用递归最小二乘滤波器实时动态估计电池模型参数,然后使用衰落卡尔曼滤波器FKF(Fading Kalman Filter)从这些参数估计OCV。FKF可以避免传统的卡尔曼滤波器可能会出现的大估计误差,因为它具有通过衰落因子补偿任何建模误差的能力。通过算法预测SOC精度的对比,发现误差最大的是卡尔曼滤波KF(Kalman Filter),误差最小的是改进的卡尔曼滤波—衰落卡尔曼滤波(FKF),证明该方法及其简化的模型为实时应用提供了高度精确的SOC估计所需的简单性和可行性。(2)电动汽车锂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UL(Remaining Useful Life)预测在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中,对电动汽车锂电池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有助于提高评估电动汽车锂电池健康状态的准确性、有效性。在准确、有效评估电动汽车锂电池健康状态的基础上,保障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锂离子电池是许多设备中主要或辅助电源的来源,它们正迅速成为电动汽车EV(Electric Vehicle)最常用的电源。在众多新兴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剩余使用寿命RUL估计在智能电池健康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此,提出了改进灰狼算法以及改进BCT(Box?Cox Transformation)算法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剩余寿命进行预测。基于WKELM-NGWO(Wavelet Kerne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Niche Grey Wolf Optimization)的改进灰狼算法预测结果显示,电动汽车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曲线更加接近电动汽车锂电池的实际寿命退化曲线。电动汽车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结果表明了改进后的灰狼算法有效、可靠地提高了电动汽车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精度。改进后的灰狼算法对电动汽车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结果与电动汽车锂电池真实剩余寿命退化趋势相同,表明改进后的灰狼算法对不同数据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改进后的灰狼算法相对于原始的小生境灰狼算法NGWO在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方面有了突破和提高,从而能跳出局部最优解的情况。与此同时,改进后的灰狼算法相对于小波核极限学习机WKELM在学习速度方面有显著提高,且结构更加稳定。改进BCT算法即BCT和MC(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能够将非线性退化转化为线性退化,仅需识别一个参数,因此不需要离线训练数据。利用BCT-MC来改变锂离子电池的容量退化趋势,以提高RUL预测性能。通过将优选出的WKELM-NGWO算法和优选出的BCT-MC算法的剩余寿命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改进后的灰狼算法WKELM-NGWO运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时的均方根误差低于BCT-MC的预测结果,说明改进后的灰狼算法WKELMNGWO运用于电动汽车锂电池剩余寿命预测时结果更加接近电动汽车锂电池的实际退化曲线,WKELM-NGWO和BCT-MC两种方法的误差都伴随着剩余寿命预测的起始点后移而减小。(3)电动汽车锂电池故障诊断通过实验研究了锂电池的ESC(External Short Circuit)故障特征。比较分析了ESC故障过程中锂电池的电流,电压和温度变化。使用修改的等效电路模型来模拟故障过程已被证明是可行的。采用一阶RC模型,并使用DPSO(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来优化模型的参数。模型预测与测试数据的比较表明,该模型的误差小于0.241 V。基于上述实验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模型的故障诊断算法。测试了四个新的锂电池用于评估所提出的故障诊断算法,其结果表明,在5 s后可以诊断出四个电池的ESC故障,模型预测与测量数据之间的误差小于0.36 V,该算法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其他文献
知识图谱因其高度结构化的表现形式,在问答系统、智能推荐、智能客服等众多人工智能领域中广泛运用。虽然这些知识图谱中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信息,且在相关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但是仍存在稀疏性问题。如何通过抽取外界知识来补充知识图谱或在现有知识图谱上进行补全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基于知识图谱嵌入的表示学习方法在其补全任务上表现出了良好效果。知识表示学习是实现知识图谱补全的高效手段,它将知识图谱中实体和
随着“工业4.0”的提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制造企业正加速建设智能制造能力。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需要企业在生产制造管理上实现智能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程度提升,这是适应当前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内自行车制造企业的智能化普遍较低,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ERP这类上层管理系统,因此这些企业正面领着设备使用效率低下、信息汇报不及时、生产管理不协调等问题。如果不合理解决信息化建设断
随着5G时代到来,通讯技术向更宽频段、更低延迟的方向发展,对各种储能材料、天线材料的电子电力性能提出更高要求,电介质复合材料以优异的介电特性作为材料学科和电工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受到广大科学家和相关产业人士的重视,已在电容器、电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聚合物易加工、易成型、成本低的优点,与高介电常数陶瓷填料混合制备高介电复合材料,相比传统单一材料具有更好的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以满足未来各种
随着经济与工业技术、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化石燃料以及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消耗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一直困扰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探索节能环保的绿色材料成了当今科学家探索研究的重点。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二氧化锰对实现降低资源消耗、节约现有能源,顺应时代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性能优良的电致变色材料,实现电致变色器件的产业化发展,已成为该领域专家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由于响应时间短、成本低廉、操作可控、集成简单以及可制备成便携式的设备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热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传统金属氧化物的某些缺陷阻碍了气体传感技术的发展,比如存在能耗大、寿命短、工作温度高、灵敏度低、选择性不够、响应/恢复速度慢以及稳定性差等问题。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作为一类新型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隙结构和优异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楼宇能耗管理问题日趋严峻,楼宇等场所已经成为除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以外最大的能耗对象,楼宇能耗管理也成为节能减排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楼宇能耗管理软件平台技术问题,应用软件工程和软件建模技术,开展了平台需求分析、系统建模以及原型系统开发等研究。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楼宇能耗管理,提升楼宇能量使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本课题首先开展了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研究,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已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光催化、人工光合作用和光热转换等领域。其中太阳能热利用是太阳能利用的基本方式之一。而在太阳能热利用过程中,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提高集热效率可以从优化集热器结构以及开发出新型的集热工质两方面入手。目前,纳米流体基直接式太阳能吸收集热器被认为是提高太阳辐射捕获效率的重要选择,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在实际的研究中纳米流体基直接
快速散热问题是现代微型电子设备元器件的痛点,其大功耗、高效率的运行对热界面材料(TIMs)的热传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围绕功能TIMs解决方案,制备填充型功能TIMs并对其热性能展开研究,以此来提升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效率。首先,为降低RTIMs(TIMs热阻),利用石墨烯(G)和球形Al2O3导热填料间的协同效应增强复合体系的热导率,制备了一种高导热G/Al2O3硅脂TIMs,并测试了温度和压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传统能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太阳能是当今应用最广的一种可再生资源,为缓解能源危机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将光能转换成热能是实现太阳能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寻找良好的吸光和传热材料是众多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而钛基氧化物作为一种多功能半导体材料,具有廉价,无毒,耐腐蚀等特性在光催化领域有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其在光热材料领域还没有较
有机固-液相变储能材料因其具有适宜的相转变温度和较高的热能储存密度在太阳能光热利用中备受关注。但是相变材料易于泄露、自身导热系数较低和能量转换功能较差是在太阳能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具有高太阳能吸收、高热导率、高光热转换效率的高分子支撑定型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探究碳材料及高分子材料支撑基体对复合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储能效果及光热转换能力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化学组成、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