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地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以《走进陆家嘴》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_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自近代区域地理学诞生之日就奠定了它在地理学中应有的地位。目前,大部分地区乡土地理教学主要在初中阶段开展,使用省级或县级地域单位的乡土地理地方教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乡土地理教学效果差别很大,教学效果一般。随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开发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既能满足乡土地理教学的需求,也可为校本课程提供适合的课程资源。都市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原有乡土地理地方教材信息滞后,有开发的需求;同时,都市地区教育水平高,师资力量较强,具备开发的能力。因此,本文将“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研究定位于“都市地区”这个特定区域。为了挖掘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满足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更突出区域特色,本文把研究范围缩小到以学校为中心的镇、街道一级小尺度乡土地域单位。这一研究能丰富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理论,为其他都市地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借鉴。   本文先从理论研究入手,研究了乡土地理教材开发的理论基础,并对都市地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以《走进陆家嘴》的开发为例,进行了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开发的学生问卷调查,确定都市地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流程,做好教材开发的准备工作。从结构选择、编排体例、内容选择、内容呈现四个方面对都市地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的开发展开论述,探求都市地区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规律。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都市地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研究是以镇或街道小尺度乡土地域单位为主;重点选取体现都市功能定位和都市特色的教材内容;教材要体现“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市地区乡土地理校本教材结构以“专题式”为主,编写体例以“专题体”为主。内容选择上突出人地关系,强调区域特色;反映都市发展,表现时代特征;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满足发展需求。教材呈现方式多样,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出发,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合理组合,适当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其他文献
从历史名镇——红安县七里坪径直往北,约20公里便是鄂豫两省交界处。这里九焰山、鸡公寨、黄石崖绵延起伏,山峰峻秀,树木葱笼。鸡公寨上有一沟深万仞的悬崖,名叫大花台。从山脚仰望崖顶,隐约可见一黑色石柱,那是70年代中期,苏区人民为了纪念一位拒敌跳崖的女英雄而修建的纪念碑。碑高10米,背面刻有说明文字。这位女英雄叫晏春山。  晏春山烈士于1893年出生于黄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因生活所迫,到武汉纱厂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慢性疼痛与灾难化认知、社会支持、依恋、抑郁之间的关系,构建慢性疼痛抑郁依恋模型,丰富国内有关慢性疼痛患者抑郁易感性机制的理论研究,为临床及早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