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106a-5p在维甲酸诱导胚鼠腭裂发生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sy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与目的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它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创伤,目前唇腭裂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基于本课题组前期通过microRNA芯片技术,我们筛选出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的microRNA,并通过数据库预测出其潜在靶基因。本实验旨在通过对miRNA-106a-5p和其下游靶基因Tgfbr2的研究,探索miRNA-106a-5p在腭裂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二、方法  1、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模型:将24只怀孕KM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各组12只。在胚胎发育10.5天,实验组小鼠以70mg/kg剂量的维甲酸灌胃,对照组小鼠使用植物油灌胃;  2、在胚胎发育13.5天、14.5天、15.5天、16.5天处死小鼠,观察胚鼠腭部大体形态,统计腭裂发生率,并提取腭突组织,保存在-80℃冰箱以用于后续实验;  3、运用RT-qPCR技术检测miRNA-106a-5p、Tgfbr2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水平;  4、运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Tgfbr2为miRNA-106a-5p下游靶基因;  5、提取胚胎发育13.5天小鼠腭突组织,进行腭突间充质细胞培养,运用lipo 2000向细胞内转染miRNA mimic和miRNA-NC,培养24小时后,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  6、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GF-Bet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三、结果  1、RT-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miRNA-106a-5p表达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上调(P<0.05),而Tgfbr2在实验组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  2、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结果显示:突变型(Tgfbr2-Mut)+miR-106a-5p mimic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活性相对NC组无明显变化(p>0.05),野生型(Tgfbr2-WT)+miRNA-106a-5p共转染组的荧光素酶素酶活性相对阴性对照组组显著降低(p<0.05),因此我们认为miRNA-106a-5p可以调控Tgfbr2的表达;  3、向腭突间充质细胞中转染miRNA-106a-5p mimic,miRNA-NC,培养24小时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转染miRNA-106a-5p mimic组的腭突间充质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  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FBR2,以及磷酸化的SMAD2/3蛋白水平降低。  四、结论  1、miRNA-106a-5p表达上调导致腭突间充质细胞凋亡率增加,导致腭裂的发生;  2、miRNA-106a-5p可能通过调控TGF-Beta信号通路导致了腭裂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辅助氟哌啶醇治疗ICU术后谵妄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患者(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使用重症医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