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深入开展,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否取得实质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育工作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之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学好数学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传授,学生主体的学习能力也很重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然较为流行,学生基本在枯燥的氛围中重复着教师的传授,被动学习。教师教得异常辛苦,学生学得毫无情趣,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作者在本文中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现有中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课堂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导权。教师按照预先程序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无法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创造性也受到限制,只能接受性学习。教师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学习、实践、思考进行学习,教师成为教学的绝对权威,学生难以反驳教师的观点。2.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流于形式,学生有外在活动却没有内在体验。教学活动表面气氛热烈,但教学内容难免遗漏、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效果难以评估。3.新课改强调教学方式的改革,号召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对职业角色难免困惑,在教学中容易出现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提倡新的而彻底否定旧的。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进一步地进行了相关案例的研究,就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角色和转变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为中学数学教育新课改提出建议: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引入情景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2转变学生学习理念,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转变学习方式,做好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会自主学习,及时总结和复习。3.转变评价方式,让评价主体多元化,让评价标准多元化,使得评价更加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