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暴的中心引擎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wh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伽马暴是宇宙中释放能量最多的现象之一,其各向同性光度可达1052ergs/s,持续时间10-3~103 s。伽马暴有几个可能的能量来源:1,Kerr黑洞的旋转能,旋转能通过Blandford-Znajeck(BZ)过程被提取;2,超吸积黑洞的吸积流中气体的引力能,气体的引力能转化成热能以正反中微子的形式释放,相应的吸积流称为中微子主导的吸积流(NDAFs);3,低质量中子星吸积物质达到临界质量,发生核物质到奇异夸克的相变,中子星变成奇异星,相变过程释放能量;4,较差转动的中子星或者奇异星,其内部环向磁场放大至临界值,浮出星体表面,发生磁重联过程,磁场能量被释放。   本文中,我将重点介绍伽马暴的中心引擎的两个主流理论模型:BZ机制和中微子主导的吸积盘。第1章中,我会简单介绍一下伽马暴的基本观测事实(时标,能标,分类,原身星,等等),和伽马暴中心引擎的两个主流理论模型(BZ机制和NDAFs)的发展和现状。单极微扰解([1])是目前已知的BZ机制的唯一解析解,鉴于它的重要性,在第2章中,我会用一个更加简洁更加容易理解的方式重新推导此解。第3章中,从3+1分解的观点,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旋转黑洞磁层的结构和活动,以及BZ机制发生的具体过程;本章中,通过对比BZ机制和Penrose过程,阐明了BZ机制的物理本质就是电磁场的Penrose过程。第4章详细地介绍了中微子主导的吸积盘的二维结构,中微子辐射转移过程和中微子对湮灭。
其他文献
中子星是快速自转的,具有强磁场的致密天体。在这种形式下的中子星会不断通过磁偶极辐射释放转动能,使得星体转动角速度逐渐变小。进而压缩星体,导致β平衡破坏产生化学加热。这
基本面是最早发现在椭圆星系的关于中心速度弥散度、有效半径以及有效半径内的平均表面亮度这3个参数之间的一个经验关系。  基本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它可以用来估
双星比例在阐明球状星团动力学演化和球状星团星族上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球状星团的蓝离散星可能是双星演化的产物。Sollima et al.等人在2008年的论文中得出一个“保守”的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r-过程的核合成场所仍不是很明确。研究恒星的核合成历史及其形成机制问题仍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现在的理论研究表明,处于贫金属环境下的重元素的核合成过
雪伍德方案的制定极大的推动了美国受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发展。使得等离子体物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科学家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Maimna制造了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