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评价双弧RapidArc和5f-IMRT技术在恶性脑胶质瘤治疗上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剂量学的分析研究来指导放射治疗技术的选择。材料和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放疗科收治的2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24排大孔径CT为所有患者行增强扫描定位,过程中患者的体位固定采用热塑头模,扫描图像重建后被传输到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与术后增强MRI T1WI加权像融合,医生同时参考术前MRI图像勾画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在处方剂量和靶区覆盖率均相同的前提下,所有患者均制作双弧RapidArc和5f-IMRT两个计划,然后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横断面剂量图(PD)所呈现的数据进行剂量学分析和评价,主要关注靶区的剂量分布和保护危及器官两方面内容。评价参数选择:适形指数(CI)、不均匀指数(HI)、D95%、D5%和平均剂量(Dmean);危及器官(脑干、视神经、视交叉、晶体、垂体、正常脑组织和内耳)平均剂量(Dmean)、D1%、V30和V40。把两种放疗计划的上述参数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放疗靶区剂量分布:(1)计划靶区PTV1中,双弧RapidArc的CI显著高于5f-IMRT,5f-IMRT的D95%高于双弧RapidArc,且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放疗计划的D5%、Dmean和HI之间未得出有统计学的意义差异。(2)计划靶区PTV2中,双弧RapidArc的CI显著高于5f-IMRT,而HI值较5f-IMRT大,两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f-IMRT的Dmean和D95%高于双弧RapidArc,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而两种放疗计划的D5%之间的比较未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2危及器官的保护:患侧视神经的平均受量上双弧RapidArc小于5f-IMRT,正常脑组织的V40方面双弧RapidArc小于5f-IMRT,上述两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干、视神经(健)、视交叉、垂体和晶体的平均受量双弧RapidArc均略低于5f-IMRT,内耳及正常脑组织的平均受量双弧RapidArc略高于5f-IMRT,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两种放疗计划中,上述危及器官受量均在安全剂量限值以内。3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双弧RapidArc和5f-IMRT相比,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均明显小于5f-IMRT,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弧RapidArc和5f-IMRT技术都能够满足临床治疗工作对处方剂量、剂量均匀性和靶区覆盖率的要求,但双弧RapidArc技术在适形性和危及器官保护方面优于5f-IMRT技术;同时双弧RapidArc技术在治疗时间及机器跳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