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和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再局限于文本,图片、声音等多种符号资源在意义表达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意义是通过多种模态的互动实现。因此,单纯的语言分析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充分的表达意义,话语研究必须从单一的语言模态研究转向多模态研究,多模态研究成为话语研究的新领域。公益广告的目的在于唤起公众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从而改变他们的态度,呼吁他们采取行动来改善和解决社会问题,建立美好和谐社会。因此,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分析公益广告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学者从多方面对公益广告进行研究,但从多模态方面分析公益广告的并不多见。本研究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平面公益广告的互动意义。并从知名的动物保护组织、杂志及网站,搜集60则中英文公益广告,主题涉及环境保护、关爱老人、保护动物及反对吸烟等。由于本文是基于多模态的研究,因此选取语料的标准之一是广告必须包含图片和文字。笔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语料进行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用于统计所搜集的中英文语料在不同理论中的使用情况,定性研究则用于分析公益广告的互动意义如何通过语言和图片来实现。具体地说,就是在研究语言模式时采用了功能语法理论,分别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人称系统加以研究。在图像分析时采用了视觉语法的分析框架,从接触、社会距离、视角和情态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并运用Royce的符际间互补理论,研究语言和图像是如何共同作用来构建平面公益广告的互动意义,使公共广告达到劝说效果的。本研究有以下发现:在语言模态方面,陈述语气是广告使用最多的一种语气,它的目的在于给公众提供信息,使人们认识到存在的社会问题。其次,祈使句的使用频率排第二。广告制作者通过祈使句的使用劝说人们采取积极的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从而达到公益广告的目的。在情态方面,广告制作者多采用低情态值礼貌地向公众表达社会问题。低情态可以减少对公众的压力,从而使他们更愿意做公益广告所希望的行为。第二人称的频繁使用缩短了公众间的距离,使人们更容易采取积极的行动。在视觉模态方面,提供和索取类的图片在所搜集的语料中使用情况接近。图片通过提供或索取,向观看者提供信息、产生思考或是要求观看者采取积极行动。此外,通过对一则中文平面公益广告具体的分析,探索语言模态和视觉模态是如何通过会话加强和态度一致来实现符际间互补,从而更好地传达公益广告的人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