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空间异质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richardwang_w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野外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载畜率下植被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探明不同载畜率下草地的物种数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并采用幂函数法则研究不同载畜率对草地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载畜率下植被空间异质性的差异以及不同植物对群落整体异质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群落物种的重要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些适口性好的物种重要值减少,而适口性不好的植被重要值有所增加,但群落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群落较为稳定。2.随着载畜率的增加,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群落的高度、密度、盖度和生物量依次呈递减趋势,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群落的丰富度指数显著降低,群落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也呈现降低的趋势,但不显著(P>0.05)。这与荒漠草原的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群落整体的抗干扰能力较差有关。3.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被群落在不同载畜率下,草原植被群落整体上比随机分布具有更强的空间异质性,且随着载畜率的增加,群落整体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有增大的趋势。另外,不同载畜率下不同植物种群的空间异质性变化不同,这与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对放牧压力的生态适应对策相关。
其他文献
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而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