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现实与理想——以2009年天津市老年人调查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传统的扩展亲属关系纽带被弱化、复合的家庭形式变得更为松散,核心家庭已成为主要的家庭结构,这些必然对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基于2009年天津市区594份老年问卷数据,分析天津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现状及理想,并探讨影响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因素。  本文发现53%的老年人实际居住方式是单独居住,有66%老年人的理想居住方式是"单独居住",且老年人对养老院普遍持排斥态度。单独居住方式成为的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首选,养老模式呈现以单独居住的自我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的特征。  城市老年人实际居住方式与理想居住方式存在一致和差异。大于2/3的老年人是按照自己理想方式居住,约1/3的老年人则没有。无论是被迫同住或是按理想方式与子女同居住的老年人,与其子女的关系均呈现互惠的特点;被迫独居或是按照理想方式单独居住的老年人,均表现出独立意识。  通过逻辑回归分析,本文发现老年人理想居住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受到有无老伴、子女数量、自理能力、退休金收入、实际居住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即男性、年龄越小、教育程度高、有老伴的、非独生子女,以及自理能力强、退休金收入高、老两口单独居住的老年人更有可能单独居住。其中实际居住方式是影响其理想居住方式的中介变量。其他变量通过实际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理想居住方式的选择发生作用。  必须积极探索新的养老模式,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放弃长期以"家庭养老"或"机构养老"为主的幻想,从根本上转变养老观念,树立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即"以老年人自养为主,家庭养老为辅"。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诞生于这个时代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自成立之初就伴随着对乡村建设的关注。但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乡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就面临着经济发展低迷、社会福利开支紧缩以及传统的非营利组织和社会服务事业无法满足国内人民日益增长的福利需求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企
医疗垃圾含有大量且很强的有害病毒或致病细菌因子,往往具有强性、急性、广性、空间性、潜伏性传染等特性,是疾病传播的邪恶源头和途径。然而,国内对医疗垃圾的处理还存在着很大
网络互动交流的便捷性与迅速性为网络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网络事件不仅能够引发大规模的网民讨论,甚至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进而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学习兴趣是关键。结合中学英语教材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怎样培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扩大阅读范围、增加语法词汇量等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怎样培养和提高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