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主办或者参与的国际会议数量越来越多。国际会议中参会代表来自不同国家,操着不同语言,发言的内容涵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因此翻译过程中能否作出恰当的翻译,让与会者准确清晰地理解发言人传达的信息,是同传译员的重要工作。本实践报告以笔者在大连市参加的2019年海外访学研讨会的同声传译实践活动为对象,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详细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口译策略的应用与案例分析。本报告共分为四个章节。报告的第一章介绍了此次实践活动的翻译任务,包括翻译实践活动的背景和内容介绍。在此次国际会议中受邀参加的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对促进国际人才流动和高校国际化经验分享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报告的第二章介绍了此次实践活动的译前准备。译前准备对于同传译员能否顺利进行翻译起着至关重要对的作用。本章中将介绍笔者在会议前期所做的译前准备,包括背景知识、相关术语和其他准备。报告的第三章是功能对等理论指导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和案例分析,为本报告的核心内容。奈达认为为达到译文自然流畅的目的,译者应根据译语与文化整体性、信息语境对译文进行调整。在此指导下本章从增减法、转换法和归化法等口译策略进行案例分析。报告的第四章是对本次实践活动的翻译质量评估及总结。主要包括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最后总结了本次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