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规则拓展、目标优化与有效性检验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d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正处于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换的过渡阶段,宏观调控呈现出“量价并存”的混合型特征。为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银行需要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丰富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同时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以疏通和完善。有鉴于此,本文系统地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过程中的规则设计、目标优化以及传导有效性等问题展开研究,为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拓展出“量主价辅”、“价主量辅”和“量价并行”等三种形式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包含粘性价格和预期冲击的NK-DSGE模型,对比不同种规则下,政策冲击对产出和物价的调控效果,结果发现:第一,利率平滑系数高于货币数量平滑系数,说明中央银行在调整基准利率时更加注重政策的连贯性,而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则更加灵活多变;第二,预期冲击会减弱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力度,且相比之下,公众预期对利率的变动要比对货币数量的变动更加敏感;第三,无论是在对产出还是在对物价的宏观调控中,引入预期的“量价并行”政策都具有最佳的调控效果,是当前阶段最符合中国宏观调控需要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且利率政策权重系数要显著大于货币数量权重系数,说明在当前中国实行的混合型货币政策中,价格型工具已经开始起到主导作用。其次,本文围绕着“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两大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对中央银行的非对称调控偏好和区间调控倾向进行识别,并利用多元门限回归模型,将样本区间划分为低产出低通胀、低产出高通胀、高产出低通胀以及高产出高通胀等四个区制,讨论了不同区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最优调控模式,研究发现: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具有较强的利率平滑意愿,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会倾向于保持利率的连贯性,但当经济处于低产出高通胀阶段时,这种平滑意愿将为“保增长”和“稳物价”的目标让步,体现出一定的灵活调整特征;第二,央行对通胀偏离的调节会根据产出增速的快慢展现出不同的偏好,当经济位于低产出增速区间时,货币政策将严格按照通胀目标制进行调控,且存在厌恶通货紧缩的非对称偏好;而当经济位于高产出增速区间时,货币政策对物价的调控则存在一定范围的惰性区间,此时政策偏好由厌恶通缩转变为厌恶通胀;第三,在产出缺口方面,央行的调整偏好表现为在高通胀时期具有规避经济衰退的非对称偏好,而在低通胀时期则对产出的过度扩张和过度紧缩具有同等偏好。但无论在何种区制下,央行对产出缺口的调整始终存在惰性区间;第四,在政策目标方面,低产出增速阶段货币政策主要锚定通胀目标,而在高产出阶段则主要锚定产出目标,且在样本区间内,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整体上呈现出由锚定产出向锚定通胀转变的长期趋势,但在面对突发性系统风险时,则会出现产出和通胀交替主导的现象,政策锚定目标呈现出先“保增长”后“稳物价”的规律特征。最后,本文分别基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和利率传导渠道,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系统分析。其中,在信贷传导方面,本文通过引入影子银行视角,对新增人民币贷款、外汇储备、影子银行等不同种货币供给渠道对经济增长的动态传导机制进行实时对比,进而探究M2指标有效性减弱的原因;进一步地,引入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探究社会融资规模是否满足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基本条件;最后,将多种备选中介目标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最终目标的宏观调控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为中介目标的选择提供政策建议。在利率渠道方面,本文先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宏观机理和动态演变过程;随后,利用时变格兰杰因果检验(TVGC)模型,测度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以及信贷市场利率等不同利率指标间的动态因果关系,从实证层面验证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是否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而有所提升,并尝试找出利率传导路径中的堵塞点,为进一步畅通中国利率市场化传导机制提供参考;最后,通过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SV-TVP-VAR)模型,对比DR007、R007和Shibor等多种备选基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果,为基准利率的选择和健全货币政策利率调控体系提供依据。研究发现:第一,M2指标有效性下降是中国货币供给结构变化,信贷规模匀速增长,外汇储备占比下降以及影子银行业务迅速扩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社会融资规模指标能够有效弥补M2指标的不足,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在M2指标与实体经济关系不断弱化,利率调控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的政策转型阶段,有望成为新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第二,在货币政策利率传导路径中,货币市场利率能够有效连接政策利率与债券市场利率和信贷市场利率,是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重要枢纽,但由于利率双轨制问题的存在,市场贷款利率更多地由政策利率直接引导,金融机构仍不具备充分的自主定价权,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进一步向信贷市场传导的路径存在堵塞。第三,中国的利率传导有效性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尤其是在2019年LPR形成机制改革以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且相比于Shibor和R007指标,DR007指标的宏观调控效果更佳,是未来货币政策利率调控体系中基准利率的有益选择。
其他文献
学位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以脑部病变为基本特征的慢性精神障碍类疾病,其患病率、自杀率、死亡率和复发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和健康。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自噬和炎症有密切联系,促进自噬可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抑制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开心散(KXS)最早记载于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由人参、茯苓、远志和石菖蒲四味中药组成。在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中,开心散展现出良好的抗抑郁药效和抗炎作用,但其是否
学位
学位
环境地球物理学作为新兴的一门学科,相比较于传统的环境钻探方法,具有高效、便捷、成本低、数据量大且连续等显著优势,吸引着研究者和生产单位的兴趣。我国大批的污染场地缺乏有效且高效的精细表征的技术,而新兴的环境地球物理方法为这一困境提供了解决思路。本研究以铬场地污染为例通过对电阻率和污染物浓度及介质的相关室内研究,构建相关关系,并开展了实际场地勘探。以高密度电法(ERT)为主要探测技术,辅以探地雷达(G
6D姿态估计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抓取、增强现实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然而,现实物体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复杂的场景环境都对6D姿态估计提出了许多挑战。针对上述问题,为提高6D姿态估计方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鲁棒性,本文对基于深度网络的目标6D姿态估计算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YOLO-6D速度精度均衡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注意力的轻量级姿态估计算法CA-YOLO-6D。首先,采用
“无边的作坊”这个概念描绘了具有地域性与社会性维度的工具性。这种工具性深深地渗透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所对应的独特的劳作条件中。相对于过分区分劳作与居住场所的美国与欧洲语境,这种扎根在农耕社会的家庭作坊包含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带有社会性含义的空间营造现象。在现代建筑理论中,这种带有社会性操作含义的空间被理解为一种建筑作为社会性媒介的“工具性”概念。本研究基于这样一种意识,即对工具性的探讨不能与其环境割而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于其高能量转换效率、低污染物排放和燃料灵活性,是非常有前途的能量转换装置。阳极是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SOFC的工作特性。SOFC的阳极不仅要为燃料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提供场所,还要承担转移电子和气体的任务。传统的镍基阳极受到很多限制,如氧化还原循环下的结构损伤、硫中毒和碳沉积等。因此开发替代镍基阳极的材料是目前SOFC研究的一个热点。阳极的电化学性能不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成熟,制度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中国金融子市场间及中国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间的联系愈加紧密,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具体表现为股票市场外资参与度提升、债券市场标的数量与品种增加、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持续深入等。但随着金融市场内部、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其风险也在逐步增大,基于市场间相依性的金融风险传染造成的影响也愈发严重。紧密联系的金融市场会推动资本快
随着近几年柔性器件研究的不断发展,将柔性电子与电致变色器件结合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电致变色器件(ECD)具有颜色丰富、低能耗和开路记忆等优势,柔性ECD通过与可穿戴、自供能和传感等技术结合,赋予器件轻质、可视化存储和自适应隐身等特性。然而,目前柔性ECD的制备方法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受限于基底面积、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在形变过程中也难以保持机械稳定性,无法满足应用需求。而实现柔性ECD稳定性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