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更能如实地反映投资性房地产的实际价值,但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中并未大受欢迎与好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实施后,又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提出新的挑战。由于房地产行业的投资性房地产占比大、来源广、转换途径多样,在诸多行业中最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因此本文以房地产行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在房地产企业中的的应用情况。本文先根据2014年CSRC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分析了近4年来房地产行业投资性房地产的持有、计量模式的选择情况,得出了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与以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均呈上升趋势。截止2014年底,房地产行业以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17家企业。又分析了这些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情况、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估值技术、公允价值层次等,最后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对这些企业资产、所有者权益以及利润的影响,得到公允价值难以确定,存货与投资房地产转换随意,信息披露不规范,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推行受阻,较少使用市场法估值技术,过度依赖外部评估机构,美化财务成果,使ST公司转亏为盈,为未来盈余管理提供契机等问题。根据这些应用现状的分析,本文将上述问题总结为存在缺乏统一标准、未能发挥行业优势以及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三个主要问题,然后从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为每条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通过完善现有准则、建立行业约束以及规范信息披露来健全统一标准;通过建立房地产行业公允价值推行试点、建立房地产行业交易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提升企业资产评估能力来突出行业优势;通过改善利润表结构、建立行业自律管理机制以及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来降低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最终是为了促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房地产行业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