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教育模式是由美国学者西登托普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一种课程和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教师直接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角色扮演和固定分组为组织形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比赛为主线,使学生成为有能力的(competent)、有运动素养的(literate)和热情的(enthusiastic)运动参与者。该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运动教育模式应用在小学八字跳大绳教学中并进行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从小学四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采用运动教育模式上课,对照班采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上课,通过专家访谈确定了体质健康水平、八字跳大绳技能、体育学习兴趣、团体意识与合作能力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通过实验前和实验后对教学效果评价指标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整理,主要运用SPSS23.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并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的肺活量、跳跃素质、八字跳大绳技能、体育学习兴趣、团体意识与合作能力方面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效果显著,但在身体形态、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方面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效果不显著。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提高和优化小学生八字跳大绳的教学效果,丰富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为运动教育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实证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肺活量、跳跃素质、八字跳大绳技能、体育学习兴趣、团体意识与合作能力方面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效果显著,尤其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团队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2)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模式相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动教育模式以比赛的形式,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运动体验,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课堂变得更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运动参与的热情。(3)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在短时间内难以发挥其优势。在运动季初期帮助学生适应运动教育模式占用大量时间,在运动季的中后期随着学生的逐渐适应,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效率逐渐提升,运动教育模式需要一定的课时时长才能突出其教学效果的优势,运动教育模式课时安排最好在15~20学时以上。(4)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方面效果更加显著。团队合作中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磨合,需要互相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运动教育模式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固定的团队联盟小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持续稳定的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