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芙蓉樓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市黔城鎮西北隅,沅、舞二水交匯之處,是一座江南古典園林式建築,為紀念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左遷龍標而建。芙蓉樓是歷代文人墨客宴賓送客、吟詩作賦之地,文化底蘊濃厚,在清代就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跡”,其中共保存古代石碑200餘方,為湖南省保存古代石碑數量较多、文物價值较高的地方之一。芙蓉樓碑刻大多存於碑廊之中。碑廊分東西兩院,東院為書法碑廊,西院為記事碑廊。書法碑廊以書法見稱,著名大家、過境名流、本邑高賢均有作品刊刻於此。記事碑廊,官碑、民碑皆有,多為書院學宮、寺院庵堂、祠堂會館、亭臺樓閣、渡口河道、城市街道的記事碑,偶有墓碑,但不多見。記事碑雖以記事為主,但書法造詣亦頗深。芙蓉樓碑刻語料豐富,是記錄黔陽古城歷史文化的重要出土材料。這些碑刻材料大多年代可考,種類繁多,內容涉及黔陽古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從語言學角度研究黔陽古城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真實、寶貴而又豐富的文獻材料。目前,關於芙蓉樓碑刻的研究成果甚少。歷代學者對芙蓉樓碑刻的研究仍停留在收集整理階段,較少涉及詞彙方面的具體研究。本文選取芙蓉樓碑刻中未見於《漢語大詞典》的30个疑難詞語作為研究对象,共分為三章:第一章緒論,包括芙蓉樓碑刻概說、疑難詞語界說、研究現狀及價值、研究材料和方法步驟四個小節。第二章研讀分析“記事碑廊”中的碑刻,對“告登”“留充”“撓傾”“翻控”“粵稽”“日漓”“劄發”“喬寓”“仇攀”“嗣裔”“措備”“斷令”“克繼”“鑒佑”“泯浚”“朽頓”16個詞語分別進行考释。第三章,研讀分析“書法碑廊”中的碑刻,對“駁陊”“妥侑”“奇英”“服古”“廞明”“逮存”“芳型”“護培”“爭場”“文繁”“端賴”“向兆”“簡厥”“憩茇”14個詞語分別進行考釋。論文所據研究材料以《芙蓉樓碑刻集萃》為藍本,及實地考察材料為補充。在系統整理芙蓉樓碑刻的基礎上,對照《漢語大詞典》,梳理出《漢語大詞典》中失收的詞語或義項。將碑刻材料與相關的傳世文獻結合起來,從語言訓詁學角度對這些疑難詞語進行一一考釋,以期對《漢語大詞典》的修訂工作提供一點有價值的資料,更希望能對漢語詞彙史的研究有所幫助。在對詞語進行考釋的過程中,同時注意借鑒相關歷史學、考古學、民俗學的研究成果,盡可能呈現詞語所反映的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從而一窺當時黔陽古城的社會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