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安全评价及风险评估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ang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水环境产生的压力日益加剧,水体污染问题日渐严重,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因此,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水安全状况评价和风险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水污染指数法对黑龙滩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水质状况评价,运用加权综合营养指数法进行了富营养化状况评价,运用健康风险模型进行了健康风险状况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客观赋值法中的熵值法求出各项指标的权重,综合评价了水库各监测断面的水安全状况。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运用PSR模型理论建立了黑龙滩水库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层采用等权法,二级指标层通过客观赋值法中的熵值法对指标进行权重的赋值,得到了水库风险综合评价状况。并从压力准则层、状态准则层和响应准则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滩水库管理综合措施。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水质状况以Ⅲ、Ⅳ类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丰水期水质状况明显低于平水期和枯水期。各断面富营养化状况较好,除龙庙断面处于贫营养程度外,其余断面均处于中营养程度,丰水期营养程度数值略高于枯水期和平水期。各断面致癌物对人体健康的总风险度较非致癌物相比更高。致癌物风险度排序为Cr6+>As>Cd,非致癌物风险度排序为氟化物>Pb>Hg>氰化物>挥发酚。龙庙断面的水安全状况最好。从时间上看,上半年的水安全状况明显高于下半年。2016年和2017年,风险综合评价指数基本持平,水库综合风险等级均为较高风险,到2018年,评价指数有所上升,风险等级下降为低风险。2016至2018年期间,黑龙滩水库综合风险状况总体趋势在下降,说明水库综合风险有所降低。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包括各类污染物来源防治工程,藻类控制和环境改善等生态修复工程,以及涉及监管宣传、监测监控、风险预警应急和信息化法制化建设的配套管理措施建议的水库综合管理措施。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建设活动逐渐深入西部高原,冰崩、岩崩等地质灾害所引发的相关问题日益严重。伴随着遥感技术的日渐成熟,对灾害体进行大尺度的宏观监测已经成为了可能。相比于In SAR技术易受植被影响而失相干、Li DAR技术费用昂贵,光学遥感具有空间分辨率高,重访周期短以及可用数据源多等优点,因此具有广泛应用的潜能。然而传统研究中,光学数据多用于地质灾害定性解译,无法获取定量的变形信息。针对以上问题
崩塌落石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威胁。在四川盆地红层地区,崩塌灾害爆发频繁。目前对崩塌落石灾害的规模判断主要以已经发生过崩塌落石灾害的规模大小或通过较为明显的危岩测量为依据,而预测首次发生或预兆不明显的崩塌落石灾害的规模的依据较为罕见。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四川盆地近水平红层岩体受到应力压缩时的特性研究,提出岩石节理间距与层厚的关系,为近水平红层地区崩塌规模预测提供理论支
钢管混凝土构件是现代建筑、桥梁等结构中一种广泛应用的受力构件。随着结构跨越能力和建筑高度的提高,超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获得了广泛应用。在结构的生命周期中,钢管混凝土构件很可能遭受横向冲击荷载的作用,如列车脱轨撞击站房结构柱、船舶撞击桥墩、汽车撞击建筑或桥梁结构等。直至目前,国内外关于钢管混凝土构件遭受横向冲击的试验研究均基于缩尺试验展开;由于试验条件所限,对超大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往往采用较大缩尺比
高强度螺栓是风电机组变桨轴承重要的紧固连接件,在使用过程中其所受到的载荷十分复杂,螺栓连接失效、甚至断裂的事故时有发生,由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实现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在运行中变桨轴承高强度螺栓连接状态的在线监测,对可能出现的螺栓连接失效故障进行检测和识别,对于保障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保护财产和生命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论文拟研究一种适用
棚洞是常用于隧道洞口等落石灾害频发区域的一种被动式防护结构,其主要由支撑结构和缓冲层两部分组成。钢筋混凝土刚性棚洞具有较高的防护能级,但建造周期长、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等缺陷突出,整体性价比不高。相比之下,钢结构柔性棚洞具有结构简便、成本经济的优势,然而既有钢结构柔性棚洞存在支撑结构与缓冲层结构界限模糊、防护能级低、模块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系统中关键结构构件分工不明晰,整体结构经常发生失效破坏,运营
随着国内铁路、城市地铁、市政等重大基建项目的开展,盾构技术成为研发的热点。盾构刀盘作为盾构机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环境恶劣,受力复杂,根据不同的地质和掘进情况设计刀盘可以有效的提高隧道工程的掘进效率。但目前对刀盘研究重点集中在结构设计方面,缺少对掘进过程刀盘载荷的研究,对盾构推力和刀盘扭矩这两个关键力学参数基本是通过经验或是历史数据确定。因此,研究盾构刀盘载荷和力学特性,建立盾构刀盘力学仿真平台,具
河流污染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长期受污染的河流中,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累积在底泥,在一定的交换作用下会重新释放进入上覆水中,是影响和制约上覆水质的主要二次污染源。在黑臭水体污染修复治理过程中,底泥污染整治成为河流污染控制的难点之一。氮超标是目前许多河流湖泊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外源氮得到有效控制后,底泥中内源氮的释放成为水体污染的重要染源。本试验采集四川省乐至县童家河流中的底泥,在自
工程用水泥基增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简称ECC),是一种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具较高的延展性能和细密裂缝开展能力,在工程中广泛应用。国内外对其材料性能进行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构件的研究,ECC应用在高墩连续刚构桥桥墩塑性铰区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以西部某铁路高墩大跨度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进行了以下研究。首先
在交通强国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驱动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心逐渐向高寒地区转移,冻土作为寒区岩土工程中的承载主体,相对未冻土其力学性能对温度和含水量等环境因素变化极为敏感,同时获取其工程力学参数的试验成本较高,如何快捷获取处于复杂水热状态下冻土的工程力学参数,对于降低试验成本和工程面临的失效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非饱和冻土开展冻结细观物理机制研究
川西高原牧区的雪灾具有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以及救灾困难等特点,所以,持续监测川西高原的积雪是至关重要的。监测积雪可以从积雪覆盖度、积雪分布、雪深、雪粒径等特征作为切入点,其中积雪覆盖度是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生态模型以及积雪定量遥感中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当前,川西高原积雪监测主要以MODIS标准积雪产品为主,其产品数据在川西高原精度不高且普适性不强,其它获取积雪覆盖度的方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