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电子芯片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检测母猪体温,具有体积小、准确性高、操作简单等优点,与传统方式检测直肠体温相比较更加的灵敏、快捷,且可减少对猪只的应激。母猪发情时体温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旨在通过新型电子芯片检测不同品种后备母猪皮下体温,并观测母猪的行为表现,探索后备母猪发情期体温变化与发情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为寻找切实可行的自动检测发情方法奠定基础。试验一新型电子芯片与水银温度计检测体温的比较研究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日龄、体重相近的10头长白×大约克(长大母猪)和8头纯种梅山初产母猪。使用新型电子芯片和水银温度计分别检测发情期间母猪皮下和直肠体温,检验时间点为06:00-18:00、18:00-06:00,每2小时检测一次体温,共采集12个时间点,旨在确定新型电子芯片检测母猪皮下体温的准确性与灵敏度。结果显示:梅山母猪发情期间新型电子芯片检测的皮下体温与水银温度计检测的直肠体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长大母猪在发情期间新型电子芯片检测的皮下体温与水银温度计检测的直肠体温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可见,使用新型电子芯片检测长大和梅山后备母猪的皮下体温能代表母猪体温变化,因此新型电子芯片可用于母猪体温的检测。试验二新型电子芯片在不同品种后备母猪发情期间体温检测和行为表现规律研究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通过安装新型电子芯片和摄象记录仪,考察不同品种(梅山vs.长大母猪)在非发情期和发情期的皮下体温和行为变化规律。试验选取的试验动物、温度检测方式以及电子芯片的植入方式同试验一。结果显示,梅山和长大后备母猪在发情启动前后3天体温变化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发情启动当天体温上升至最高点(梅山母猪静立反射时体温为38.80℃,长大母猪静立反射体温为38.47℃),但是梅山母猪在发情以后体温降到最低点(38.34℃)的时间比长大母猪(38.32℃)晚约12小时,并且梅山母猪发情前后体温变化幅度比长大母猪幅度大。行为学观测发现,两个品种母猪在发情期较非发情期采食量显著降低(P<0.01),母猪在发情期夜间的起卧次数显著高于非发情期(P<0.01),梅山母猪发情持续时间显著高于长大母猪(P<0.01)。综上所述,该新型电子芯片能够用于检测体温,梅山和LY后备母猪在发情启动时体温出现峰值,在发情启动之后体温降低至最低点后恢复正常体温,同时母猪发情期的行为表现比非发情期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