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二元调控系统是广泛存在于细菌中的信号传导机制,在控制病原菌的致病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原菌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能通过该系统密切感受和响应体内外各种微环境的变化,进而调节各种基因表达以完成其致病过程。PhoP是分枝杆菌二元调控系统PhoPR中的反应调节器,可以控制一系列靶基因转录的上调和下调,从而影响分枝杆菌的毒力及其在宿主巨噬细胞中的生存能力。鸟分枝杆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在艾滋病晚期常可发生鸟分枝杆菌的扩散性感染。为揭示鸟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本文拟克隆鸟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二元调控系统PhoP基因,并初步研究PhoP调控靶基因启动子的机制,为阐明鸟分枝杆菌在巨噬细胞的生存机理以及今后获得潜在的药物靶标来治疗鸟分枝杆菌病奠定基础。 方法: 1.根据鸟分枝杆菌Pho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实验室保存的鸟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DNA作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PhoP基因全长,与T载体连接后测序,对鸟分枝杆菌PhoP基因全长及其DNA结合区进行序列分析。 2.根据PhoP DNA结合区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鸟分枝杆菌PhoP DNA结合区基因序列,与表达载体pGEX-4T-3连接后,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表达。利用SDS-PAGE电泳对重组蛋白进行检测,利用Glutathione Agarose亲和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制备GST-PhoPDNA结合区蛋白。 3.根据鸟分支杆菌PhoP基因启动子序列及其下游基因MAV_0127、PhoU、Amt1和Amt2的启动子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扩增上述基因启动子片段(约270bp)。运用凝胶迁移率移动试验(EMSA)分别检测GST-PhoP DNA结合区蛋白与PhoP、MAV_0127、PhoU、Amt的启动子序列结合的情况。 结果: 1.鸟分枝杆菌PhoP基因和氨基酸序列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株H37Rv的同源性分别为86%和94%。鸟分枝杆菌PhoP212位的氨基酸残基(突变位点)为丝氨酸残基,这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株H37Rv相同。 2.从凝胶迁移率移动试验(EMSA)可看出,鸟分枝杆菌PhoP蛋白能与PhoP,MAV_0127及Amt基因启动子结合,不能与PhoU结合, 结论: 1.该鸟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与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PhoP有较高的同源性。且二者PhoP突变位点均为丝氨酸残基,提示PhoP在鸟分枝杆菌中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一样。 2.PhoP蛋白不仅可以调控其下游基因MAV_0127及Amt的转录水平,还可以调控其自身基因的转录。但其不参与调节其它二元调控系统PhoU。本文对鸟分枝杆菌二元调控系统PhoP调控转录的机制做了初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