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大量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增加居民边际收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的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对人力资本的研究主要还集中于教育人力资本,相比之下,对人力资本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人力资本的讨论和研究少之又少。居民的健康状况是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整体素质以及社会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健康状况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农村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决定其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直接影响着家庭收入水平。由此而见,对我国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健康人力资本理论和区域差异理论,从健康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农村区域差异。通过对健康不平等的衡量,比较各地区农村健康人力资本的差异,同时研究农村健康需求模型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健康人力资本不平等对贫困的影响。本文第一部分根据对健康人力资本以及区域差异的分析,提出研究课题;阐述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研究价值、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相关人力资本理论、区域差异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文章第三部分通过健康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集中曲线和集中指数法对我国各地区农村健康不平等进行衡量。在本文研究的九省中,健康状况以及获取健康服务的条件方面都存在差异。江苏省、山东省农村居民的健康人力资本水平较高,贵州、广西农村居民健康人力资本状况较差。东部地区居民健康状况以及获得健康服务的条件均高于西部地区。在对我国农村健康需求模型分析时着重研究年龄、卫生服务价格、教育程度、医疗保险、收入与收入不均对健康需求的影响。本文第四部分利用简单OLS模型、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对我国农村健康人力资本不平等对贫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状况与贫困发生率成负相关关系,健康状况越好,发生贫困的可能性越小。文章最后进行概括性总结,并从健康人力资本的角度,对我国控制城乡收入差异扩大、降低贫困发生率的政策制定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