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英译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pipi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黄帝内经》的上卷《素问》作为中医典籍,包含文学、哲学、文化、科技、中医疗法等等内容,《素问》英译后难把文本中丰富、多层次、多学科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于是,《素问》的各个译本内容上各有侧重,甚至同时代的译本在形态上相差都很大。译本形态差异比较典型的有文树德的“文献式”译本、李照国在《大中华文库》工程中的译本、中医从业者吴氏父子译本和周春才译本。文树德译本是建立在译者38年对中医的专业研究之上的较严肃的译本,有两本《黄帝内经》英文词典为辅助。从译者前言中推测,其翻译目的是为中西医对比研究、文化研究、历史研究提供研究资料。译本中译者关于医史学、语文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注释最多可占每页篇幅的95%。李照国译本则侧重于保留原文的古汉语句式和中医原理的主旨这两方面,其翻译策略受到《大中华文库》工程传达“原汁原味”中国文化的翻译目标的影响。吴氏父子译本不甚追求对《素问》原文中医理论的忠实传达,而是将《素问》解读为译者自己对中医理论的运用法则,译文有操作指导意味在。就连《素问》的中文版本往往都需要许多注释来帮助读者理解,但吴氏父子的英文译文全文无注释,这也说明了此译本风格独特。周春才把《素问》翻译为妙趣横生的漫画,译文内容缩减为古文原文内容的5%左右,进行了大量改编,且平均每页的译文上有5张漫画插图。此译本的出版社将译本定位为面向那些对《素问》一无所知的普通英语读者,希望漫画译本可以在寓教于乐中传达一些基本的中医理念。各位《素问》译者可能并未有意利用赖斯(Katharina Reiss)文本类型翻译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翻译过程,但《黄帝内经·素问》的四个英译本的译者也许在翻译时无意地将文本区分了类型,采用了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本文通过第三章的四译本翻译策略分析,来探讨这一中医译介现象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赖斯理论的某些内涵。之后,笔者初步调查了四译本各自反响较为热烈的读者群,结合译文的目标读者群,来初步分析译者的策略是否达到了最初的翻译目的。分析得出,当译者选择针对性翻译策略的意识不太强时,如吴氏父子只选择了单一的意译策略,译介效果可能略显遗憾。那么如果可以在以后的中国文化对外译介活动中,制定明确的翻译目标,找准目标读者,采用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其他文献
1化纤浆粕行业分析1.1浆粕行业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从企业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看,2016年1-2月浆粕行业毛利率为10.65%,三费比率(营业、管理和财务费用率之和)为8.99%,利润率为2.68%,产品库存
本论文试图探讨不同纠正性反馈对不同水平学生口语准确度的影响。具体说来,三个实验组(明确纠错组,重铸式纠错组,形式协商组)和一个控制组(四个组均被分为高低水平组)都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