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黄土是烧造黑釉的主要原料,石灰石是烧造白釉的主要原料,因此山西境内各窑口以烧黑白瓷为主。山西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证实,唐代磁窑有三处,其余大部分属宋元时期,产品以黑白瓷、黑瓷刻花、剔花、划花、铁锈花、白瓷印花居多,还有一部分油滴、兔毫、绞胎、珐华、琉璃器。其中珐华、琉璃在全国是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工艺水平。由于地缘关系及古代交通条件的限制,各地区的产品互有影响。根据考古资料表明,一个相对大片区各窑口的产品大致相同、互相影响,却也各有特色。 “李家山的女子,白家山的汉,招贤镇的瓷器,南沟的碳”。在民国版的临县志中记载,招贤镇的瓷器和南沟的碳在临县都赫赫有名。而小塔则是陶瓷生产集中的主要村落。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塔则的手工艺匠人们只是在继承传统的制陶方式,并没有创新,导致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物质生活需要。手工艺是社会发展的伴生品,对社会是一种服务,对生活是一种补偿。传统的手工技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会衰退,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无法复制和创造的存在,如何保护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传统手工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如果小塔则永远的消失了,我们将再也看不到这么精彩的物质和非物质最有价值的呈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