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并网能量管理策略与数据传输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t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对并网光伏电站内的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数据采集传输、管理和维护,确保大规模、高渗透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运行、灵活高效并网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金寨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并网消纳示范工程的支持下,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分布式光伏并网能量管理控制算法和分层数据传输系统,实现对分布式光伏电站内部并网设备的统一监测和调控。首先,本文以农网弱电网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光伏并网能量管理和数据传输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根据农网弱电网各层级集群的特点,详细研究分析系统的总体功能以及性能要求,搭建了系统物理模型和软件模型;针对农网配电台区各个节点分布广泛,地理环境复杂的特点,提出结合低压电力线载波通讯和无线宽带专网传输的分层数据传输架构。其次,一方面从并网光伏逆变器与光伏储能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本地自适应分层协调电网电压控制策略,充分考虑光伏逆变器的有功/无功可调裕度,有效的利用光伏储能协调控制,使光伏逆变器始终工作在最优功率输出状态。另一方面,在分布式光伏电站满足上级主站群调群控的调度要求背景下,实现并网光伏逆变器的最优功率输出和分布式光伏电源的灵活高效并网,提出了分布式光伏电站短期功率预测法和智能调度控制策略,自动分析并最优化执行上级调度指令。并搭建了 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分别进行分析验证。最后,为实现本文提出的布式光伏并网能量管理控制算法,开发设计了能量管理智能测控终端,集成本文提出的分层协调电网电压控制策略和智能功率调度控制策略,辅助人机交互、上级调度通讯等其他功能,在金寨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并网消纳示范工程中得到实际验证及应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对汽车节能降耗的日益重视,能够提高乘客安全性的轻量化汽车车身对于现代车辆越来越重要。高强度和高延展性的合金是实现轻量化车身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今高强钢的最高强度已达2GPa,但是当高强钢的强度大于1500MPa时,传统的冷冲压工艺已经无法满足成形需求,只能采用热成形。本文研究的0.15C-7Mn中锰钢采用传统的热冲压工艺后最高强度可达1800MPa,但是延伸率只有不到5%,且工艺窗口窄,难以
控轧控冷是高钢级管线钢开发生产的重要工艺技术,其控制轧制主要在奥氏体完全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进行,目的是细化奥氏体晶粒,并引入足够多的位错及缺陷,为后续的相变提供更多的形核位置。为了实现控制轧制的目的,通常管线钢粗轧后需要摆钢待温,因此导致了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提高生产效率,在粗轧后增设快速冷却系统进行中间坯冷却,是有效的工艺解决途径。但目前国内对基于热连轧产线上高钢级管线钢中间坯冷却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一带一路的提出加快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同时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北印度洋海域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海上能源丰富,开发和利用海上能源可以满足过往船只和邻近国家的能源需求,对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有促进作用。首先,采用ERA-interim风场数据对北印度洋海域风能资源分布特征进行计算,包括年平均风速、可利用风速、风能能流密度、风能能
汽油机复合燃烧(SI-CAI)能够有效地改善汽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同时提高对稀释燃烧的控制能力,因此成为近年来内燃机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汽油机大负荷出现的爆震或爆压超限等问题,仍然限制高稀释复合燃烧汽油机的运行范围。因此,本研究从整体燃烧放热过程控制的角度出发,基于大负荷工况下对高稀释复合燃烧中的混合气活性分布状态以及缸内热状态调控,建立前期着火-火焰传播过程与火焰传播-后期自燃过程的调控机制,优化发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由于各种新能源陆续接入大电网系统,为了实现各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在大电网的互联,提出了一种能源管理设备,即能源路由器,可以将各种形式的能源集中管理,将能源的转换与存储功能合为一体。双向直流变换器是其中直流变换的关键部分,能否安全可靠运行关乎整个系统的安全。本文主要对能源路由器中的双向全桥变换器进行研究与设计。本文首先由传统单向直流变换器的拓扑延伸到双向直流变换器的拓扑,
气力输送固体颗粒属于典型的气固两相流。相浓度是反映气固两相流流动状态的重要参数。在密相气力输送过程中,相浓度的在线检测对生产计量和过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两相流流动过程复杂、流型多变,流场与电场相互影响,且边缘效应和本体电容的存在,都给固相浓度的准确测量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气固两相流固相浓度的测量精度,需要进行电容式相浓度传感器的结构优化设计。本文在多物理场耦合条件下,以电容式相浓度传感器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利用和需求迅速增加,然而化石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日渐枯竭,它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大力发展清洁替代是大势所趋,而太阳能这一相对更为充足、效率更高的绿色新型能源因此受到了重视和广泛的认可,已逐渐占据新能源的重要地位,新能源大量进入配电网络将引发一系列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孤岛效应。孤岛效应会对维护人员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所以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集成电路制造所需溅射靶材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由于铜及其合金具有电阻率低、导电性好、RC延迟低、冷却容易等优势,因此铜布线已成为集成电路的重要发展趋势。高纯铜溅射靶材的显微组织与织构对其溅射形成沉积薄膜的厚度及均匀性有显著的影响,但目前国内对高纯铜靶材制备技术的研究比较匮乏,尤其是对高纯铜旋转溅射靶材的研究不足。基于此,本文系统研究了挤压温度对高纯铜微观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目
建筑设计中存在着许多基本规则,但既有研究证明:这些指导性设计方法论并非导向优秀作品的充分条件,许多优秀设计中还蕴藏着建筑师的“直觉”。近年来,从认知的角度解读人类“如何”设计思考和解决设计问题成为新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如何采用更科学化的方法来了解在设计活动中所运用或涉及的认知机制。但处于发展阶段的设计认知研究相关理论方法如何应用于建筑师及建筑作品解析,以得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层面的结果,是尚不明确的问题
随着我国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先进设备的加工能力不断进步。钢铁生产线每天产生大量的生产数据,如何有效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厚板轧后冷却领域,冷却控制系统常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采集的数据可能存在异常,系统的控制精度不够稳定,并且现有的冷却控制系统没有专门的故障诊断模块。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某中厚板轧后冷却产线对冷却参数及冷却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建立了中厚板轧后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