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作为国家高级人才的培养者,高校教师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而工作倦怠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的心身健康,并成为教师厌教以及教学水准难以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直接造成了我国教育资源的隐形浪费。因此,无论是从关心教师心身和谐的角度,还是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对高校教师工作倦怠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尚未研制出较为成熟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测查工具,无法对高校教师工作倦怠进行深入研究,因此,编制科学的、规范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测量工具,进而对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探讨,成为本文选题和研究的主旨,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和对高校教师广泛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多次预测和修订,编制了一个由37个项目组成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统计检验结果表明:1.区分度参与分析的高低两组项目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该量表各个项目具有良好的区分度。2.量表效度(1)内容效度:总量表和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关系较高。每个条目与量表总分、分量表总分都具有相关性。从量表的编制到最后的结果都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2)结构效度:经过因子分析发现量表的结构良好。3.量表信度(1)同质性信度:总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0.9539,各个分量表Cronbachα系数范围为0.8932~0.9301,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2)折半信度:总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8037,表明项目测定内容具有同源性。本文又采用自编的信度、效度均符合量表编制要求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对350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从总体来看,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总分平均得分为53.6282(SD=23.2573),在理论中位数74以下,表明被试所感受到的总体工作倦怠程度水平不算高,但是从标准差可以看出个体差异很大。2.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特点:(1)在量表的总分方面,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得分均显著高于初级职称的高校教师。(2)在组织去人性化分量表方面,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得分显著高于初级职称的高校教师。(3)在个人成就感降低分量表方面,副高职称与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得分均显著高于初级职称的高校教师。(4)在科研耗尽感分量表方面,受教育程度为硕士和本科的高校教师得分要显著高于受教育程度为博士的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