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国人群主要死因。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因此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为阻止心血管病恶性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和晚期凋亡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骨桥蛋白(OPN)在血管斑块的平滑肌细胞中特异表达,PPAR δ激动剂可以有效的抑制斑块内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凋亡。近年来,纳米药物由于具有靶向性、改变药物本身亲疏水性、减少全是副作用及诊疗一体的优势,为已成为多种疾病诊治的研究热点,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有利工具。本研究构建以OPN为分子靶向并包载PPARδ激动剂GW501516的纳米胶束,通过离体和在体的生物学验证,确立靶向性纳米胶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在细胞水平,将MOVAS平滑肌细胞系给予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孵育24小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分析验证细胞OPN的表达变化。2.在动物水平,采用颈动脉套管缩窄术+高脂喂养4月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选取C57小鼠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依红染色(HE)观察组织病理与油红染色验证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OPN在动物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情况。3.纳米胶束制备采用纳米共沉淀法,制得包载GW501516的纳米胶束NPs-GW501516,利用化学键偶联抗体制得OPN-NPs-GW501516。利用透射电镜、马尔文水合粒径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探针的物理化学表征。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靶向纳米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免疫荧光和细胞流式验证纳米探针对细胞的靶向性,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实验、AO/EB染色、细胞流式验证靶向性胶束在离体水平对平滑肌细胞的治疗效果。4.小鼠尾静脉注射anti-OPN-NPs-GW501516和NPs-GW501516后在采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设备观察纳米探针在动物体内的靶向效果。将不同实验分组的小鼠每天尾静脉注射纳米探针进行治疗,两周后处死取颈动脉病理切片油红染色评价anti-OPN-NPs-GW501516的治疗效果。结果:1.小鼠平滑肌细胞系(MOVAS)给予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60ug/ml)刺激24小时后,Western blot,流式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PN的表达量明显升高。2.模型组ApoE-/-雄性小鼠(高脂喂养)与对照组C57雄性小鼠(普通饲料喂养)同时喂养4月后处死。模型小鼠颈动脉HE染色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建立成功,组织水平的免疫组化提示OPN在模型组小鼠中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平滑肌细胞标志蛋白α-SMA共定位。3.透射电镜显示:Anti-OPN-NPs-GW501516大小均一,粒径在l00nm左右,马尔文粒径仪显示:水合粒径在140nm左右,偶联抗体后Zeta电位由0附近转变为负值。紫外吸收光谱显示:Anti-OPN- NPs-GW501516在280nm处蛋白吸收峰,证明抗体偶联成功。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该靶向纳米探针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免疫荧光与流式细胞术显示:该探针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孵育后的平滑肌细胞有良好的靶向性。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实验、AO/EB染色、细胞流式及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构建的靶向胶束对离体环境中的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与凋亡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给药组及没有靶向的纳米药物。4.在体小动物荧光成像结果显示:Anti-OPN-NPs-GW501516在小鼠体内的靶向性明显优于NPs-GW501516且信号在尾静脉注射6h后最强。且Anti-OPN- NPs-GW501516对ApoE-/-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平滑肌细胞特异表达OPN,可将此以作为诊断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靶点。2. Anti-OPN-NPs-GW501516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模型具有较好的靶向性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