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由内源性大麻素配体、大麻素受体、合成酶和降解酶组成,可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反应的调节,如:学习、记忆、情绪、睡眠等。内源性大麻素主要通过其受体发挥生理功能,目前发现的内源性大麻素受体主要有两种,包括大麻素Ⅰ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和大麻素Ⅱ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其中,CB1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而CB2主要分布在外周组织和一些免疫器官。分布的差异性决定了这两种受体各自的功能。最近的研究发现CB1受体除了在脑组织内有表达外,在心血管系统中也有表达。包括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都检测到了 CB1受体的表达。目前已有研究发现了内源性大麻素可发挥降低血压、舒张血管、抑制心肌收缩、抗炎、保护内皮细胞等心血管效应,揭示了内源性大麻素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因此,阐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生理、病理条件下对心血管系统的具体调节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有研究表明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内源性大麻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作用极其微弱,但是当机体处于病理状态时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水平上升,其调节作用也表现的愈加明显。例如,内源性大麻素在高血压大鼠模型中有明显的降压效应,在脑缺血模型中可降低缺血性损伤。此外,CB1受体全敲可导致小鼠脑缺血损伤程度加重,缺血半影区域脑血流量显著降低。可见,CB1受体在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神经保护功能中非常重要,同时内源性大麻素对血管功能有着调控作用。但是,由于大麻素受体分布广泛,其中具体的保护机制来自于神经源性还是肌源性并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题重点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CB1受体的功能进行研究。该受体在内源性大麻素对心脑血管系统调节中的作用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应用条件性敲除技术,构建了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敲除CB1受体的小鼠模型(CNR1SMAKO)。本研究分析了该受体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功能。生理状态包括CNR1SMAKO小鼠和野生小鼠对基础血压的调节作用;大麻素对血压的干预作用,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CB1受体对动物血压的影响;以及在内源性大麻素对血管张力的调节中该受体的作用和机制。病理状态则通过建立脑缺血模型,对比CNR1SMAKO小鼠和野生小鼠的缺血损伤程度,分析平滑肌细胞CB1受体在其中的作用,并对其机制做初步探究。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得到具体结果如下:(1)通过测量清醒动物的血压,我们发现CNR1SMAKO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基础血压无显著性差异;大麻素干预下血压有下降趋势,但CNR1SMAKO小鼠和野生型小鼠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血管平滑肌细胞CB1受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对血压的调节作用并不重要。(2)在大麻素对血管张力调节检测中,我们发现大麻素受体激动剂可诱导明显的血管舒张作用。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引起的血管收缩中,大麻素受体激动剂WIN55212-2可使血管舒张,并且CNR1SMAKO小鼠的舒张率显著低于野生小鼠。该项实验结果表明大麻素介导的血管舒张效应主要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CB1受体。(3)通过建立脑缺血模型,我们发现CNR1SMAKO小鼠的缺血梗死体积显著大于野生型小鼠,说明平滑肌细胞CB1受体在脑缺血中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中使用CNR1SMAKO小鼠,重点关注该受体生理状态在调控血压,血管张力等方面的功能,以及在脑缺血病理状态下,该受体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管平滑肌中的CB1受体对血管平滑肌并无显著调节作用,但在特定的病理条件下,如在脑缺血疾病过程中,内源性大麻素可能通过血管平滑肌中的CB1受体调节血管紧张性,从而调节脑血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