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采区围岩破坏及应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晋煤集团天安圣华煤业有限公司3#煤层旧采区二次回采首采工作面的实际地质资料为基础,通过理论公式计算、RFPA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旧采区不同情况下遗留煤柱状态,及旧采巷道状态,并对两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旧采区二次回采掘进时与旧采巷道的安全煤柱宽度以及应力、位移分布规律;旧采区二次回采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分布规律。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利用理论分析和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煤柱状态,得出了:①旧采区的遗留煤柱大部分处于稳定状态;旧采巷道大部分以空巷、空区为主。②巷宽、巷高、煤柱1、2宽度对遗留煤柱及旧采巷道的状态均有一定的影响,遗留煤柱状态主要受煤柱本身宽度的影响,接下来是附近巷道巷高、巷宽的影响;旧采巷道状态主要受本巷巷高及巷宽的影响。(2)通过二维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旧采区巷道掘进工作面的应力、位移分布变化规律。得出了:①随着旧采巷道断面的增大,安全煤柱宽度增大,空巷时煤柱的安全宽度为5m,空区时煤柱的安全宽度为15m,冒落区时的煤柱安全距离为20m;②二次掘进时,工作面应力基本上都比开挖前要降低、位移比开挖前要大,旧采巷道断面越大,应力、位移变化率越大。③在煤柱宽度小于与大于安全煤柱宽度时,应力、位移分布规律差别十分明显。小于安全煤柱宽度时,应力降低区域很大,位移只存在一个较大的峰值;大于安全煤柱宽度时,应力降低区域较小,一般存在两个位移峰值。④当煤柱宽度超过安全煤柱宽度后,应力、位移变化率变化不大(3)通过理论分析与二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直接顶和顶煤初次来压分布规律,得出了:①按照理论计算得出的正常回采初次来压步距为8.13~11.50m,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出的初次来压步距为11m。②从应力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来压时的应力分布规律与未来压时的规律明显不同,来压时最大应力值明显比未来压时的最大值大,且最小值明显比未来压时最小值小。③随着旧采巷道断面的增加,二次回采受到旧采巷道的影响也越大,主要表现在,初次来压步距越来越小;最大应力越来越大,应力集中系数也越来越大;工作面首次出现破裂的步距也越来越小;工作面前方的空顶距离越来越大,回采难度也相应的增大;应力降低范围也越来也大。④当旧采巷道断面一定时,随着距离的增大,旧采巷道对工作面的影响趋于稳定,即旧采巷道对工作面的影响存在一临界值,超过该值,继续增大距离,二次回采初次来压分布规律基本不变。
其他文献
燃油系统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接受、存储燃料并供给发动机,将未燃烧的燃料回收至油箱,同时控制燃油蒸汽排放的作用。其结构和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和排放水平,不合理的
掘进机是一种综合掘进设备,在煤矿、隧道、地铁等施工现场应用广泛。其主要由截割机构、回转机构、运输机构、行走机构、冷却喷雾系统等组成,具有截割、行走、装运、喷雾灭尘等
惯性效应广泛应用于微流控芯片中的颗粒操控,实现颗粒的分离、聚焦、混合等操作。带惯性迁移的微流动中,粒子受到了沿主流动方向拖拽力,从而加速至和周围流体同样的速度,同时在垂
回采巷道是矿井生产的行人、运输及通风等不可缺少的通道,其围岩控制的好坏对矿井生产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根据矿井开采深度划分,我国许多矿井已进入深井开采行列,且全国的平均
煤矿充填开采是目前解放“三下”压煤,控制地表下沉的主要技术手段,而且它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的危害。但由于充填原材料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的
锚杆支护是目前井巷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支护方式。但是由于锚杆受力状态的复杂性,使得锚杆在支护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测试很困难。本论文以锚杆受力分析和光纤光栅特性分析
化工生产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中毒、有腐蚀性等特点,因而较其他工业生产部门有更大的危险性,安全评价工作是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是安全评价
浮环轴承具有摩擦功耗低、稳定性好、精度高等优异性能,在涡轮增压器和微型燃气轮机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浮环轴承的静、动态特性以及浮环轴承作为支撑部件的转子系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