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矿勘查地球化学是通过系统采取地表介质,测定其中的地球化学指标,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从而寻找隐伏矿床或盲金属矿床的一种常规勘探方法。近年来,随着痕量分析测试精度的提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改进,地球化学勘探已经成为固体矿勘查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勘探技术方法。地球化学异常是指特定的成矿作用导致某地区某些特定化学元素含量分布明显偏离正常地球化学场的现象。目前,公认成矿元素含量基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取其平均值与两倍标准差之和作为该元素在该成矿区域的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具有普遍适用性。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成矿作用在一个地区的叠加,会导致成矿元素含量偏离正态分布,而呈现出分形分布的特征。论文依托石家庄经济学院与天津华北有色地质勘查院在内蒙古通辽市哈德营子地区合作开展的1:5万矿产调查项目。文中,专门运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分形方法,得出了哈德营子地区所采6828个水系沉积物及土壤样品中15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通过对比研究得出,分形方法确定异常下限值,更能精简强异常、突出弱异常,在哈德营子地区较传统统计学方法更具优越性。因子分析是一种通过处理相关矩阵内部结构,将众多原始变量简化成少数几个公因子的多元统计方法。提取的公因子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保留了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相关信息。将因子分析应用于化探数据处理,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元素间的共生组合关系,找出对一个地区起决定性影响的一种或多种地质成矿作用。文中,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考虑15元素的相关性,确定了4个具备明显地质意义的公因子。根据上述结论,综合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以及因子分析结果,共圈定32个Cu、Pb、Zn、Ag等多金属元素综合异常区即找矿靶区,达到了预测找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