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国际上主要流行的AERMOD和CALPUFF模型对济南市区重点污染源进行扩散模拟,基于模型模拟受污染源、模拟区域的地形条件、气象参数的影响,以及模拟时选择的模型、模拟范围、模拟方法、模拟方案等影响的特点,研究对比两种模型在济南地区的环境的条件下的适用性,并分析济南的气象和地形等条件对两种模型的影响程度,为济南地区条件下最优空气质量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论文收集并预处理了模型模拟所需要的土地利用数据、地面气象资料、高空气象模拟数据以及模拟区域的主要污染源,根据济南市区的地形特点、主要污染源的位置分布及模型的模拟能力确定了研究区域为边长为50km的矩形区域。地面气象数据选用济南地面站点每日八次的实测数据,高空数据通过WRF模拟得到,根据2010年济南市的地面气象数据及高空模拟数据分析了冬、春、夏、秋季节的风速、风向变化特征及高空气象变化特征,并对济南市大气输送的特征模拟进行了分析。根据济南市区复杂的地形条件及济南地区的气象条件,使用AERMOD模型和CALPUFF模型对研究区域内的主要污染源进行模拟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济南市春夏秋冬模拟比较结果表明,CALPUFF的模拟的数值较AERMOD模拟值与监测值的变化趋势更接近一些。通过分析济南地区的地面风场及各个高度层的水平风场、稳定性度的大小、混合层高度、逆温层情况、污染源选取及地形条件,结合两种模型对地形和逆温层情况下污染物扩散处理原理和计算方法的不同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对济南市春夏秋冬模拟结果的研究分析中得出CALPUFF模型模拟的等值线浓度图更能说明污染源对济南地区的污染程度。2、对济南市区一次污染过程的模拟显示,CALPUFF模拟的污染变化趋势和监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于一次污染选取的月份为一月份,因此逆温层的出现频率及逆温层的厚度对污染物的迁移、扩散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两种模型对一次污染的模拟结果,结合对一次污染期间的地面和高空的风速、风向的变化情况与污染物分布的关系及逆温层的厚度、类型以及研究区域内污染源的烟气排放高度分析得出,CALPUFF模型的模拟结果更能反应当时的污染情况。3、通过对典型日的小时模拟,结合地面气象数据、高空气象数据及地形数据,分析显示两个模型模拟的浓度最大值的出现时刻不同,地面气象条件为AERMOD模拟的浓度分布的主要影响。CALPUFF的模拟值则是受到高空气象数据、地面气象数据和地形的共同作用。分析两个软件对气象数据和地形处理能力知,CALPUFF模型能更好的反应当时的大气状况,且选用的slug方法能很好的解决静小风问题。因此CALPUFF模型的模拟效果要优于AERMOD的模拟效果。通过以上两种模型对济南市区2010年重点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模拟结果及研究分析得出,在济南这种地形及气象条件下,CALPUFF模型对济南地区50km范围的模拟效果较好。对比研究的结论为济南地区的空气质量模型的应用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