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毕生所追求的哲学主题和价值诉求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彻底的解放,对自由概念的探索贯穿了马克思理论的全部,对自由概念的探析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钥匙。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在其理论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层面的内涵。本文致力于对马克思的经典原著进行分析,从《博士论文》至《资本论》,探寻不同内涵的自由概念之间存在的内在的逻辑关系。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论述了马克思对自由概念的初步阐释时期、理论向现实的转向时期与本体论复归的完成。最初,马克思以黑格尔模式的唯心主义视角阐释自由,自由就是原子通过自我意志实现的偏斜运动来摆脱必然性对其的束缚,此时的自由是意志的本质,具有一定的本体论意义。但这种自由终究是纯理论的,当马克思逐渐意识到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时,他对自由的阐释走出理论世界,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马克思以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为学习和批判的对象,认可自由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但他看到了当社会分化为市民社会与国家时,生活于其中的个人的人格也随之出现了分裂。因此,马克思试图通过颠覆黑格尔的国家权利理论来弥合人格的二元对立,将自由深化为对人真实本质的探寻,而其实现方式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宗教解放、政治解放与经济解放。当马克思的思想逐渐成熟直至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马克思意识到真正的自由就是人们不断追求真实本质的现实过程,而其现实手段就是人的自由劳动,马克思分析了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状态以及摆脱异化的共产主义活动,最终在自由王国找回人之为人的真实本质,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全文探究马克思自由概念生成的内在逻辑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自由的主体、自由的内涵、自由的实现途径以及自由的地位。尽管不同阶段中马克思对其的理解不同,但他始终没有脱离对人的关注、对人类解放的重视和实践的方法论原则的哲学宗旨。以自由概念为落脚点,可以窥见马克思理论从萌芽到完善直至最终成熟的全过程,也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人的自由与解放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