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识与互补——余华与琼·德鲁兹的比较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余华是国内和国外文学界都最具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两部作品《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入选由近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所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余华是外国人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中所涉及的问题和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已近不仅仅只是关系到中国的现实,而是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国界和民族的范畴对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那些普遍问题作了深刻的探索。   在初读余华作品时,我就感觉非常熟悉和亲切,这种亲切感唤醒了我记忆深处的某些情感,说明他的作品中展示的经验与我自己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有契合之处。随着阅读体验的深入以及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增强,我决定把余华的作品与摩尔多瓦非常有名一位现代作家的代表作进行比较研究,这位作家是琼·德鲁兹(IonDru(t)(a))——摩尔多瓦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现代作家。   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引言,正文以及结语。引言主要介绍余华及琼·德鲁兹作品在世界文学中产生影响力的主要原因,并且介绍本文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正文部分共分七章。前面三章主要是介绍余华和琼·德鲁兹在世界上以及在国内的地位并对本文的对象文本《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善意的负担》进行初步的艺术定位。后四章通过细读对象文本来分析和探讨余华和德鲁兹对生命的体悟,并从历史文化背景、民族传统、人物形象以及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做一些比较研究。结论部分主要是对前文的总结以及这一研究对增进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文学之间的关系的启示。   通过这篇论文的写作,本文试图表达出这样的文学研究追求,一是寻求不同文化的某些共同之处,以达到不同文学之间能够互证、互识;二是寻求一种全新的、同自己的文化习俗不同的东西,追求不同文化的互补。
其他文献
南宋黎靖德辑录整理而成的《朱子语类》,是理学家朱熹师生讲学问答语录的总汇,其中相当多的卷数都是阐述朱子的性理之学,因而学术界往往偏重从哲学思想史的角度加以研究,而较
采用OLYMPUS光学显微镜、XRD以及倒扭摆法,研究了退火态M2052阻尼合金的阻尼性能随工况温度变化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M2052合金在室温下的阻尼性能良好。合金的阻尼性能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