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对次生林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五十多年来对次生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对次生林的研究北方居多,南方较少;研究内容多集中在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植被区系、群落特征、演替规律几个方面,没有系统的、全面的反映林分的整体特征,对动态预测次生林的生长与收获的变化的研究也较少;研究方法也多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而从森林计量学和森林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的较少。为了加强次生林的研究,有必要扩大其研究区域范围,进一步完善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丰富其研究的内容。栎类次生林作为我国中亚热带地区一种典型的次生林群落类型,研究其结构特征和生长规律对于经营利用好这类林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江西省大岗山自然保护区年珠林场为研究对象,在统计软件DPS、SPSS的支持下,以林学、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利用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标准地调查数据,研究大岗山栎类次生林的林分结构及生长规律。
首先以乔木树种的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及重要值四个指标为研究变量,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栎类次生林的乔木树种进行聚类,分类探讨了各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并对大岗山的栎类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群落结构越复杂,层次越明显,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越高。
其次对大岗山栎类次生林的优势树种进行了种内外竞争研究,并通过单木竞争模型计算群落中各种群间的竞争强度,拟合了竞争指数与对象木胸径大小的关系,对对象木与竞争木之间的竞争强度做出了预测,并对各测树因子按其对竞争指数影响的大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
最后用四个函数对栎类次生林林分整体、青冈栎和林分中其它树种直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各径阶的株数分布。并用多个模型拟合了青冈栎的胸径、树高及材积的生长过程,从中选取精度最高的模型作为各测树因子的拟合方程,经x2检验后证明拟合结果符合次生林的生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