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涵养作用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anN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就被列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指标,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立足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基础之上,长期积淀出了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经验和生态智慧。二者是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产物,析理出两者的共性与个性,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实现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的智慧转换,为现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哲学依据,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四章:绪论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等多个方面来阐述。通过梳理学界对儒家生态观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比较的研究成果,为下文进一步探究天道德性视域下的儒家生态文化观点,挖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内涵,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儒家天道德性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观,通过提炼总结出“中”“和”“位”“育”等生态文化重要概念,从天道德性角度概括出了“天地位”、“尽其性”、“万物育”等的儒家生态观。第二章主要内容是将儒家生态观从生态意识、生态本性、生态情怀以及生态节制五个方面提炼概括为“趋中达和”、“和而不同”、“天地位”、“万物育”、和“尽其性”的生态文化观,来探求儒家关于社会发展的哲学基础和思想内涵。第三章则是本文最核心的部分,具体阐述了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所起的涵养作用。挖掘出了基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政治、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等方面与儒家生态观的契合关系,展现出儒家天道德性生态观蕴含的生态智慧能够对应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壤之功。从意识形态和个人行为两个方向,概括整合了儒家生态观的哲学理论来为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哲学依据和理论支撑,对人们的生态伦理意识、平等观、环境友好观和合理消费观等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移动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而移动新媒体则为这些数据资源增添了新的公示和符号,我们可以在移动新媒体背景下,深入认识志愿服务理念,了解志愿服
我是贵州贵阳人,1905年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听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称帝,首先发难反对的是云南的蔡锷,还有唐继尧和李根源。这使我知道李根源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人物。事隔三十
情绪对工作、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孩子的情绪犹如一片自由生长的草地,无人管理则会蔓延,孩子的情绪只有园丁打理,在科学管理中不断完善,才能朝健康良好方向发展。笔者在多年的
作者对珠芽蓼营养及繁殖器形态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发现珠芽蓼的营养器官具有一般双子叶植物的特征。花序有在种类型:一种全部生有珠芽:第二种是顶端生有花;中下端生
新西兰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健康人经常食用猕猴桃,那么每周至少会增加一次排便,但对功能性便秘患者,食用猕猴桃并没有显著效果。
预防为主,加强免疫是防治传染病的有效方法。雏鹅免疫接种小鹅瘟疫苗是控制雏鹅发生传染性小鹅瘟疫病的重要措施。但在实践中常常由于诸多因素,往往导致免疫失败,给养鹅业造成巨
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从基因水平上阐述了miRNA在许多疾病的病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脑梗死在老年人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细颗粒物污染问题也愈演愈烈。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研究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建立细颗粒物质量浓度估算模型以及溯源是研究热点,也具有十分重要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呈现井喷式爆发,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基于前人量化环境污染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分别对排污实体愿意支付的最高污染补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