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笔译翻译项目报告,翻译项目原文选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两位学者默里·诺里斯(Murray Knowles)和罗莎蒙德·姆(Rosamund Moon)共同编写的《隐喻学导论》,该书是由英国著名学术出版机构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于2006年隆重推出的一本专门介绍隐喻学的导论性专著。报告中分析的文本为本书的第六章——跨语言隐喻研究(Metaphor across Languages)和第七章——隐喻、意识形态和社会语境(Metaphor, Ideology, and Social Context)。该翻译报告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翻译项目背景,包括项目来源、项目意义和项目结构。第二章主要介绍原文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的简介、原文版本的介绍以及原文主要内容的分析。第三章主要是对翻译中的质量控制的介绍,包括翻译中重难点问题的分析,对原文文本的分析,翻译理论的选取,以及翻译策略的运用。最后一个章节是介绍笔者在翻译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以及得到的启发。笔者首先介绍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并依据纽马克对文本功能以及类型的划分对原文进行文本分析,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笔者运用了直译、意译、增词释义、被动态转换为主动态,词性转换以及句子结构的分割和重组这六种翻译策略。根据纽马克提出的六种语言功能,文本总体上可分为六种类型:表达性文本、祈使性文本、信息性文本、审美性文本、元语言性文本和人际性文本。其中表达性文本又可分为(1)严肃的、富于想象力的文学;(2)直抒胸臆的自传、散文、私函;(3)权威性文本。《隐喻学导论》是一本导论性专著,属于表达性文本中的权威性文本。权威性文本的翻译对准确性和严谨性的要求更高,受原文的限制较多。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笔者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准确、合理地用中文传达出原文的意义。通过这次翻译实践,笔者受益颇多,共总结出三点启示,两点教训。翻译启示包括:(1)翻译实践需要理论指导。隐喻的翻译实践更需要翻译理论的指导。(2)隐喻的翻译需要译者熟悉源语的语言文化。(3)翻译实践需要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尤其是要会善于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翻译教训包括:(1)翻译书中的章节前需要通读全书,并查阅相关文献,否则在翻译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在对原文的理解方面。(2)优秀的译者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底,既包括源语又包括译入语,否则在翻译时常词不达意,所以,作为译者,必须勤学多练,涉猎广博,唯有此才能在翻译隐喻等文化负载文本时做到传神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