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单中心和多中心特发性炎性肌病(ⅡM)研究队列,探讨ⅡM患者的基线特征、合并少见重要脏器受累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应用聚类分析探究ⅡM的临床表型。通过高通量细胞因子检测,筛选与皮肌炎及其临床特征、病情活动度相关的细胞因子。方法:临床研究方面,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和全国多家结缔组织病(CTD)诊治中心确诊的ⅡM患者的基线资料。首先进行单中心和多中心ⅡM队列的横断面基线特征描述。然后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ⅡM患者分别出现心肌受累、消化道受累、气胸/纵隔皮下气肿、恶性肿瘤、异位钙化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型探究方面,首先进行肌炎特异性抗体(MSAs)的亚组分析,然后通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聚类分析法分别对皮肌炎(DM)患者、抗MDA5抗体(+)DM患者进行探索性的亚型分析,并通过抗体分布以及病情评估进行验证。基础研究方面,通过多功能液相芯片分析系统(Luminex技术)及临床数据的收集,对比DM与健康对照、不同MSAs、有无肺间质病变(ILD)的34个细胞因子水平,同时对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临床研究部分:1)基线特征描述:单中心和多中心基线研究分别纳入ⅡM患者926例和2869例,多中心队列中女性占比为71.9%,平均发病年龄为46.4±15.4岁,脏器受累除皮肤和肌肉之外,以呼吸系统受累最常见,达60.3%。最常见的MSA是抗MDA5抗体,占比为20.0%。病情评估方面,DAS活动度总分为5(1,8)分,MYOACT活动度总分为3.5±2.2分,MDI得分为3.1±2.4分。基线糖皮质激素使用率达94.1%,其中3.6%接受了冲击治疗。2)少见重要脏器受累的危险因素研究:ⅡM患者出现心肌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CK水平升高、GGT升高、CRP升高、AMA阳性;出现消化道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雷诺现象、皮肤破溃、吞咽肌受累、心肌受累,独立保护性因素为IgG升高;出现气胸/纵隔皮下气肿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CRP升高、肺间质病变,ANA阳性为保护性因素;出现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大、抗TIF1γ抗体阳性以及吞咽肌受累,肺间质病变为保护性因素;出现异位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小、血管炎、雷诺现象、皮肤破溃、呼吸肌无力、抗Mi-2α抗体阳性、抗NXP2抗体阳性。3)临床表型研究:MSAs亚组分析的特征与既往研究一致,聚类分析将DM患者分为特征明显的六组,其中包括肿瘤相关皮肌炎、皮肌炎合并异位钙化、CADM合并ILD、抗合成酶综合征这四类与既往研究相符的亚型,抗体结果验证了该分类的有效性,同时发现抗MDA5抗体阳性的亚组内部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对抗MDA5(+)-DM患者的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组,包括“皮肤血管炎+肺+肌肉,病情严重组”、“心+肌肉+肺,病情中等组”、“肺+皮肤,病情较轻组”、“关节+皮肤+肌肉,病情中等组”。基础研究部分:纳入DM患者40例,健康对照10例,筛选出与皮肌炎显著相关的细胞因子10个,与MSA中抗MDA5抗体显著相关的5个,与DM合并ILD显著相关的6个,与血沉速度显著相关的9个,与血清铁蛋白显著相关的3个,与DAS总评分显著相关的3个。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ⅡM研究队列,探究了中国ⅡM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以及合并少见重要脏器受累的危险因素,为ⅡM相关脏器受累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此外本研究还为DM和抗MDA5(+)-DM的表型研究提供了新的分类和研究方向,为其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支持。本研究新发现了与DM及其临床特征、MSAs、疾病活动度相关的细胞因子,对DM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以及在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评估方面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