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国有经济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调整经济结构,退出大部分竞争性领域,加快重点领域的改革,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保持适度控制力,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资源行业国有资本处于垄断地位,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和矛盾,国有资本的退出往往与企业的改革改制密切相联系。资源型企业有着更为迫切的改革改制的要求,面临着更复杂的困难,会遇到更大的阻力。当前资源型企业国有资本的退出成为国企改革的一大“难点”和“焦点”,从实践方面来看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理论研究上看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 论文从资源型企业产权变革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以产权理论、资源产业发展规律、市场竞争规律以及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国有资本退出的动因。结合我国资源型企业的环境和体制特点总结归纳出国有资本退出时遇到的种种壁垒。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有资本退出的途径及几种组合模式,并建立了退出方案和步骤的模型框架。结合实证案例提出了退出企业的策略选择和政策建议。 论文提出的国有资本退出途径及组合模式、退出方案和步骤的框架模型对资源型企业的国有资本退出和改革改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以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债务谁来负”为目标的一系列操作策略,从微观的角度为企业提供了实践借鉴,有利于企业平稳推进国有资本的退出和实施产权多元化改革。从宏观角度提出的政策建议为资源产业的产权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角度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