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研究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英译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然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使汉英翻译困难重重。这首先表现在词汇翻译的层面,譬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浮生六记》中存在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同时也给跨文化交流及汉英翻译造成了障碍。探讨这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作者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指导,用林语堂(1999)以及白伦和江素惠(2006)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个案,通过建立小型数据库,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文化语境顺应的角度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探讨。在顺应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于源语作品的选择、需要传达的意义的选择以及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本文作者着重讨论了译者在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中对于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认为译者在解读源语词汇时应顺应源语文化以求做出正确的理解,在转换时应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具体来说,如果在目的语文化中完全不存在对应项,则采用顺应于源语文化的翻译方法,即音译和直译;如果在目的语中能够找到对应的概念,则采用顺应于目的语文化的翻译方法,即音译加概括词、音译/直译加注、意译、释义、增译、替代、省略以及融合。这个过程当中译文读者作为翻译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译者必须考虑其接受能力和期待。此外,译者的素质、对于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的判断等因素也影响着译者对于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两个英译本采取了相似的翻译策略,即以顺应目的语文化为主,顺应源语文化为辅。虽然直译和音译的使用频率较高,但顺应目的语文化的各种翻译方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总而言之,这两个译本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为译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