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已十年有余,初中数学课程的实施现状如何?本文选取初中数学教科书例题教学为切入点,了解初中师生对数学教科书中例题的认识及处理方式,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参考,为初中数学教材编写者提供一定的反馈。通过查阅已有研究的相关文献,确定问卷调查的维度,编制具体问题。在湖北地区选择了5个学校,对部分数学教师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观察记录中选取了一节课例进行分析。问卷调查的内容分四部分:教师对例题的认识,教师对例题的教学状况;学生对例题的认识,学生对例题的使用状况。研究结论:1.教师对教科书例题的认识受调查教师在例题的选材、逻辑原则、过程性、教育价值、可接受性等五个维度上的认可程度均在0.7左右,认可程度较高。2.教师对例题的教学大部分受调查教师能做到在例题教学时,揭示例题的背景,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学科背景的联系。在例题的教学深度上,多数老师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以应对考试需要。在例题教学中的方法与思维方面,在学生掌握基本解法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解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规范指导方面,能经常性地对学生解题的规范性予以强调,对于学生例题学习中的困难能经常地予以指导。归纳方面,大部分教师会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在例题的教学使用整体感受上,对于例题的数量以认为“适中”为主,其次是认为“偏少”;对于例题的难度,以认为“适中”为主体,其次是认为“偏简单”;对于整体使用满意度,以“居中”为主体,其次是“满意”。整体上看,教材例题还有需要完善的空间。3.学生对数学例题的认识从例题的可读性、例题的思维过程性、方法规范的示范、例题的运用、例题对于培养数学情感态度、例题对于理解自学等六个方面来考查;学生对例题的认可程度均处于“一般”与“比较认可”之间(0.6--0.7之间);相对于教师群体来讲,学生对例题的评价要稍低。4.学生对例题的学习关于预习,半数学生几乎不预习例题,等着上课听老师讲解。对于例题的课堂学习成效,通过课堂上听老师对例题的讲解并不能让学生满足应对考试的需要。对于例题与作业题的关联,超过半数的学生在遇到不会的作业时,会返回课本看例题以寻求帮助,但是,接近半数的学生在看课本例题后没有写一些对例题的自我理解式的想法。偶尔”或“经常”意识到例题与作业题问的联系的共占三分之二强,而对于例题与作业题间的联系,“不总结”或“很少总结”的比“偶尔”或“经常”总结的要稍多。学生对于例题的整体使用感觉,在例题数量上,以认为“适中”为主体,其次是“偏少”;在例题难度上,以认为“难度适中”为主体,其次是认为“偏简单”;在整体使用满意度上,以“满意度居中”为主体,其次是“比较满意”。从课例观察记录来看,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认同感强,这体现在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对数学例题的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注重知识习得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设计策略上需要更多地探讨。研究建议:1.教材编写队伍中吸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增强资深教师对课程开发的参与。2.教材编写者应多参与到数学课堂,听取数学教师和学生对教材使用的感受,了解教材使用者的反响。3.教师要更注重让学生认识到例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例题的学习行为。4.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自我监控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水平。5.学生要增强对例题功能、价值的认识,注重例题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