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军事思想与实践研究——以1928年第二次北伐战争为中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8年4月从徐州誓师的第二次北伐,是蒋介石掌握实权后首次独立领导并联合国民党其他军事集团首领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白崇禧发动的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一场统一战争。这次战争以排山倒海之势北上行进,连克取胜,但5月初行至济南时,日本出兵阻拦,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五三惨案。蒋介石权衡利弊,决定对日妥协,绕道北伐,继续北上。此时张作霖被日本人设计炸死于沈阳近郊皇姑屯,少帅张学良接掌奉系大权,与北伐军展开和谈,最终改旗易帜。蒋介石和平统一东北,实现了北伐的目标。由于这次北伐进行时间较短,又不像第一次北伐那样国共合作共同推行,故在中国大陆学界长期不受重视,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但这次北伐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因为国家的统一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前提和条件,所以具有进步意义。本文以蒋介石与1928年第二次北伐战争的关系为研究主题,通过梳理北伐战争的过程,着重分析蒋介石在此次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使我们认识到济南惨案后蒋介石忍辱负重的内心变化,更加客观公正地分析国共分裂后蒋介石独立领导的这次北伐战争的性质,深入认识蒋介石的政治外交策略和军事指挥策略,客观公正地评价蒋介石领导二次北伐的是非功过、成败得失。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等相关情况。第二章分析了第二次北伐开始前的复杂形势:各军阀间的混战状态以及宁汉政府之间的矛盾;以及蒋介石为确保第二次北伐战争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外交、军事准备工作和应对策略。第三章具体分析了第二次北伐战争前期(济南惨案之前)的过程及蒋介石在此期间作出相应的军事、政治、外交策略。第四章分析了蒋介石在北伐战争后期(济南惨案之后)所采取的相应策略。第五章是对蒋介石领导第二次北伐战争的评价,包括蒋介石的决心态度,并兼及讨论第二次北伐战争的性质和作用。  本文在梳理第二次北伐战争过程的基础上,利用蒋介石日记等材料,分析蒋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对蒋介石在北伐过程中所做的决策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蒋介石此期的军事策略及政治策略,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这段历史,客观评价第二次北伐战争中的蒋介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在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成严重的对峙状态,其军事方面的最主要表现为“武力冷战”。冷战结束后,虽然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复存在,但美国和中国无疑已经成
从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区域差距日益明显、行业收入差距逐渐上升、个人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等方面看,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