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果实养分积累动态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核桃养分积累规律,为核桃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于2018年和2020年在陕西关中杨凌地区,以早实核桃‘辽核4号’为试材,在核桃脂肪转化期至成熟期测定了种仁有机营养物质及无机营养物质含量。研究了种仁养分累积规律,养分指标间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了不同采收时期的核桃种仁品质。主要结论如下:(1)蛋白质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花后110d含量达到峰值,100d含量最低;硬脂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花后140d含量达到峰值,100d含量最低;亚油酸含量呈“减-增-减”趋势,花后100d含量达到峰值,140d含量最低;N含量呈“增-减-增”趋势,花后120d出现峰值;K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花后110d含量达到峰值,140d含量最低;Fe含量呈“减-增-减”趋势,花后100d含量达到峰值,140d含量最低。在整个研究阶段,脂肪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Ca、P、Zn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2)蛋白质含量为20.19~24.35%,脂肪含量为61.04~64.43%,亚麻酸含量为9.12~9.24%,棕榈酸含量为6.59~7.49%,亚油酸含量为68.97~69.90%,油酸含量为17.35~20.07%,硬脂酸含量为2.93~3.09%,N含量为4.47~4.60%,P含量为394.75~512.09 mg/100g,K含量为582.40~666.89 mg/100g,Ca含量为266.54~333.79mg/100g,Fe含量为34.02~34.84 mg/kg,Zn含量为29.07~36.21 mg/kg。(3)蛋白质含量与P、K、Ca、Zn呈显著正相关,与N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脂肪含量与P、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棕榈酸含量与P、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与K含量显著负相关;亚麻酸含量与P、Ca、Zn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4)在陕西杨凌地区,花后145d左右核桃种仁品质最好。
其他文献
在航天装备系统中,滑动电接触部件被广泛应用,担负着电路系统中电流的接通、分断、导流、隔离的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装备发展对服役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役的空间导电润滑材料的寿命等性能已显现出明显不足。原因是:一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电镀法制备金基导电润滑涂层材料,膜层晶粒粗大,结构疏松,表面粗糙,力学性能低,寿命不足,同时电镀制备过程还涉及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空间导电润滑材料服役环境极为复杂苛刻,
[db:内容简介]
空间等离子体的发现以及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天体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快速发展。空间等离子体中非线性波的传播特性、航天器与飞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受到国内为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以等离子体物理学为基础,通过磁流体力学理论建立理论模型,分别运用理论计算及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约化摄动法研究了含有Tsallis非热电子的等离子体中3维电子声孤波,推导得到用来描述这种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重要的食用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核桃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诸多问题,如产量不高、品质不优等,直接影响核桃的经济效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核桃生长和结实有重要的影响,但具体如何影响尚不清楚。本试验以‘清香’核桃为试材,利用多效唑(PP333)、油菜素内酯(BR)和苄氨基嘌呤(BA)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核桃花芽分化关键期时进行处理。油菜素内酯、苄氨基
干旱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威胁黄瓜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磁化水有着安全、操作简单、成本低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且在一些作物上表现出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潜力,磁化水应用是否可提高黄瓜的抗旱性和抗盐性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砂培和土培盆栽试验,系统研究了干旱和盐胁迫逆境下磁化水对黄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探究磁化水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砂培条件下,磁化水对黄瓜生长表现出一定的负效应
猕猴桃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质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其采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可食硬度,目前猕猴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鲜技术方面,对其催熟技术及其品质影响研究较少。乙酸乙酯(EA)和丁酸乙酯(EB)为猕猴桃含有的主要挥发性酯类物质,其含量随着猕猴桃的成熟而增加,目前有关二者对猕猴桃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温度也是影响果实后熟品质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升温处理会促进果实内溶物及酶活性变化,进
当飞行器高速穿越大气层时,会形成高温等离子体鞘层。由于太空舱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离解和电离反应,高温等离子体的存在阻碍了飞行器与外界的通信,这就是所谓的“黑障”问题,而此问题一直没有真正的解决。随着本世纪太赫兹波源的巨大进展,太赫兹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太赫兹被誉为“改变未来的十大技术之一”,并且太赫兹雷达对抗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成为可能。基于“黑障”问题和太赫兹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本文研究了太赫兹波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是我国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核桃(Juglans regia L)上的主要果实害虫,其后足结构和行为与一般蛾类昆虫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在物体表面爬行或静止时后足向身体两侧上举、摆动,目前对于核桃举肢蛾成虫后足的形态特征及上举行为尚无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核桃举肢蛾3对胸足关节部位的超显微结构,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核桃举肢蛾
印染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染料废水没有经过经适当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染料渗入水中之后会导致植物和动物死亡。工业染料的毒性不仅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对人体和自然界的生物有害。样品前处理是现代分析技术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由于分析样品基质复杂、目标分析物含量低、加上受到分析仪器检测限、灵敏度性能等的限制,迫切需要对分析样品进行前处理。传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又目前存在着很多的瓶颈问题,如吸附
为探明果园行间长期生草下土壤资源和养分限制状况,本研究依托黄土高原苹果园14年定位试验,以白三叶、小冠花和鸡脚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生草草种叶片和根系碳氮磷、土壤碳氮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碳氮磷相关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探究各组分化学计量间的关系,为果园生草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支撑。主要的结果如下:(1)长期生草显著提高了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禾本科鸡脚草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豆科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