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下,各国政府日益失去惯用的关税壁垒,而反倾销则被许多国家视作保护本国国内产业的利器。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中国企业必须考虑采取积极主动的战略来应对国外日益严重的反倾销。因此,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以规避反倾销,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势在必行的选择。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反倾销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了解中国是否存在规避反倾销的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证分析部分,本研究基于理论前提,提出假设,然后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适宜模型,选取适当的样本对假设进行检验。在规范分析部分,本研究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基于实证研究的成果,提出促进和完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有关建议。
在对反倾销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时,本研究选取2003-2005年为样本期,使用数据为中国非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额,样本范围为中国对20个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模型除了检验东道国对华反倾销的累计立案数外,还考虑了其它三个变量,即东道国人均国民收入,东道国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以及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水平。在方法上,根据本次研究所使用数据的特点,使用了面板数据(Panel Data.)进行合成回归(Pooled Regression)。得出了如下结论:东道国对华反倾销的累计立案数对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有显著的负影响;东道国人均国民收入、中国对东道国的出口水平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而东道国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则无显著影响。这说明,在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企业并没有像80年代日本的企业一样,运用对外直接投资来规避反倾销,由投资替代对外贸易来打入东道国市场。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加工贸易为主,反倾销造成了中国出口贸易额的下降,从而间接导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减少;另外,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更多的是为了占领东道国市场,而不是为了规避反倾销。然而,在对华反倾销裁定率高企的今天,应该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来规避反倾销。因此,本文最后为中国企业提出了四点建议,以指导其更加有效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