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全国人民物质条件日渐提高,学生体质情况不容乐观,学校里出现“小胖墩”、“小驼背”的现象,是国家、社会、政府和家庭非常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多次颁布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的政策文件,学生在校的锻炼时间学校要全力去确保,以延缓学生体质下降的状况,可知教育部极其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和非常支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我国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从传统课间操发展而来,是学校实施“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间活动中舒缓学习压力、消除学习疲劳、使学生能更快地投入地进入学习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在活动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有利于在活动中打造学校的校园文化。本研究是以广州市从化区的小学大课间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州市从化区小学的大课间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剖析影响小学大课间发展的因素,总结出所存在的问题且提出发展的对策,研究结论如下:(1)从化区小学的大课间开展时间、频率符合教育部的标准,已成为常态化。内容呈现出丰富多样,具趣味性的游戏类运动项目是学生普遍喜欢的。(2)学校领导和班主任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上的参与度较高。在组织上主要以全校性集体活动、年级分组和班级分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3)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大课间,且学生在对大课间的认知上是正向的。学校大课间的宣传途径较为单一。(4)多数学校有参加大课间评比的经历,但多数学校的校内监督评价机制尚未系统化,难以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5)从化区的小学缺少室内体育场,在不良天气时,学校难以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6)体育教师组织大课间的工作量大,反映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