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199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初建,1992年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开始报告AFP病例监测数据,以省为单位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指标均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1995年以来,我国AFP病例监测系统日趋完善,监测水平和监测质量逐步提高,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其监测对象已由脊髓灰质炎(脊灰)疑似病例逐步扩大到症候群监测,监测环节也逐步完善,包括AFP病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199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初建,1992年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开始报告AFP病例监测数据,以省为单位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指标均未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1995年以来,我国AFP病例监测系统日趋完善,监测水平和监测质量逐步提高,经过20余年的发展,其监测对象已由脊髓灰质炎(脊灰)疑似病例逐步扩大到症候群监测,监测环节也逐步完善,包括AFP病例发生麻痹后就诊→报告→调查→粪便标本采集→随访→病毒学检测→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最终分类并诊断。A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了解厦门地区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分布特点和耐药特征,为有效控制感染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分析厦门地区流行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为控制感染的暴发流行提供依据;通过检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外排泵、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及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谱的相关性,以探求厦门地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的耐药机制。研
目的分析2010-2014年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住院患者不同病区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抗菌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同时对分析同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感染的病源学和临床特点,探讨细菌感染与移植类别、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早期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所有临床标本分离菌株,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运用WHON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志贺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质粒介导的磷霉素耐药基因的种类、分布及传播方式,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指导。研究临床分离志贺菌质粒介导的磷霉素耐药基因与β-内酰胺酶基因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菌株来源263株志贺菌为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测中心2011年9月~2012年10月在临床标本中分离获得的非重复菌株。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ESBLs阳性菌株肺炎克雷伯菌ATCC7
对从河北某些经济昆虫养殖场发病(死亡)蝗虫(东亚飞蝗)中分离的褪色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的研究,主要包括形态学特征、理化特性、系统发育学、病原学意义、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等方面的内容。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发病(死亡)养殖蝗虫的褪色沙雷氏菌,各菌株具有相同的基本表观生物学指征性状和系统发育特征,但存在产生、不产生红色色素的菌株
生命科学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代。从生物石油到药品、医疗,无一不和生命科学息息相关。细胞株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无污染的细胞株是得到可靠实验数据的前提。作为国家级细胞株保藏中心,监测细胞株的质量一直是本细胞库重点工作之一。细胞株的微生物污染源一般有细菌、真菌、支原体。细菌和真菌污染细胞培养物时导致培养基变色,镜下可以看到菌体。但细胞株感染支原后培养基通常不会有颜色变化,更不能在普通显
目的收集于2010-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0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感染分离株的特征及耐药情况。了解安徽地区2010-2013年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临床分离菌株的整合子和ISCR1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情况,并初步探究其与临床耐药性的关系。探讨体外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单用及联合左氧氟沙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为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琼脂
中华按蚊是我国疟疾、丝虫病等蚊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我国分布广,种群数量大,其传播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命。在当前化学防治遇到瓶颈的情况下,通过导入外来微生物或者改造肠道常驻菌群等人为调控和改良肠道微生境的方法,可导致肠道中土著菌群发生改变,从而打破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中华按蚊的生命活动,达到控制中华按蚊发生为害的目的。目前关于中华按蚊肠道细菌的报道不多,开展中华按蚊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有着十
目的:本课题组对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近3年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致病菌分布特征以及药敏性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我院对CAP和HAP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合肥地区,同期入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CAP
目的: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检出130株表皮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特征,研究其耐药性和mecA/icaA/icaD基因携带等情况,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调查研究2013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液,脑脊液,骨髓等标本中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在临床分布情况的特征,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对部分菌株进行mecA/icaA/icaD基因检测。(2)收集
1、目的:(1)建立基于PCR的细菌鉴定方法,为准确鉴定罗尔斯顿菌提供新的方法。(2)测定菌株的药物敏感性,了解其耐药表型,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3)选择利用6个基因位点进行分析,初步建立罗尔斯顿菌属细菌的MLST体系,为其分型分析提供参考。(4)国内首次报道一例罗尔斯顿菌属中危险罗尔斯顿菌所致感染的病例。2、方法:(1)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经VITEK 2细菌鉴定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