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乳剂对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所致皮肤毒性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西妥昔单抗(商品名为Erbium;C-225)是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胃癌、肺癌、头颈部鳞癌的治疗中。其副作用之一为皮肤毒性反应。西妥昔单抗引起的皮肤毒性反应严重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会导致治疗延误或中断。所以,为了保证治疗连续有效地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皮肤毒性反应的管理非常重要。国外多个临床实验证实,外用0.1%的维生素K1乳剂可以有效缓解西妥昔单抗引起的皮肤毒性反应,但国内尚未见此报道。因此,本研究拟探讨外用0.1%VitK,对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所致皮肤毒性反应的影响,以期找到合适的西妥昔单抗所致皮肤毒性反应的干预方法,支持并保证患者完成治疗。目的:探讨0.1%VitK,乳剂对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所致皮肤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3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入住特需病房患者为实验组,入住内科花园病房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开始应用西妥昔单抗当日起予0.1%VitK,乳剂每日三次涂于面、颈、胸、背、指(趾)甲缘。结果:应用西妥昔单抗8周后实验组患者在皮肤瘙痒、皮肤干燥两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W=750.50,P<0.01;W=662.50,P<0.01)。结论:0.1%VitK,乳剂有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所致皮肤毒性反应中的皮肤瘙痒和皮肤干燥症状的严重程度。
其他文献
1地理位置瓦努阿图地处南纬13—21&#176;,东经165~170&#176;,是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国土面积12190km^2,海洋面积70万km^2。由83个岛屿组成,由北向南呈链状排列。65个岛屿有
学术界对于红军时期保密工作的研究目前还很少。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就红军军事行动、电台文件保管、党组织的保密工作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红军时期的保密工作经历了由司
玉屏风散为一经典用方,其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组成。玉屏风散具有免疫调节、调节激素水平及抗老化等药理作用。玉屏风散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在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等慢性炎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科学探究教
基于学习和知识理论、写作行为宏观操作机制理论、教材编制理论三个方面的视角,对该教材应用文写作板块进行研究,分析了教材应用文写作板块结构和内容构成,认为教材在应用文
[目的]观察白介素17(interleukin-17, IL-17)及白介素17受体(Interleukin-17receptor, IL-17R)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
急性放射病可导致多种组织、器官损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至今临床上仍旧缺乏安全、有效的辐射损伤防治药物。研究发现,在特异性的TLR激活剂诱导下,细胞内促存活因子NF-κB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L-23及IL-17的表达水平,探讨IL-23/IL-17轴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学和治疗中的免疫调控提供实验基础及理论依
<正>1964:汤炳正题跋忆往1964年3月10日,汤炳正(1910—1998)教授在成都东郊狮子山的居所中,十分郑重也异常激动地在一册刚从旧书摊上购得的线装书上题写一段跋文。文曰:所刊
与一般语文课程不同,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课程在内容上侧重基础知识教学、基本篇目“阅读与欣赏”教学、“表达与交流”教学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