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相当严重的国家。合理利用水资源、寻求环境友好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新型技术,与常规工艺相比它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转费用、低维持技术、低耗电和出水水质好、环境效益突出等特点。 人工湿地由水体、基质、植被、微生物、动物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降、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实现废水的高效净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它是一种生态治理污水的方法,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三种类型。 文章首先对人工湿地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分类、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介绍,然后通过分析济宁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情况、境内的南四湖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再结合济宁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实力和污染特征,充分阐明了济宁市利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及重大意义。 作者通过在济宁市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重要结论: (1)在春、夏、秋季,进水COD平均值为81.3mg/L时,表面流湿地对CODcr、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38%、45.02%、45.9%、31.2%。 (2)当进水中CODcr的浓度在74~84.6mg/L之间变化时,其去除率随着浓度的升高呈现增大的趋势,当浓度超过84.6mg/L的时候,湿地对CODcr的去除效果迅速降低;湿地系统对NH3-N的去除率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大呈现降低的趋势;系统对TN的去除率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大而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3)随着水体温度的升高,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呈现增大的趋势。 (4)植物对NH3-N的去除起着重要作用。 (5)水体中落入的芦苇叶片是导致湿地溶解氧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