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典型土壤磷的吸附解吸机制及磷流失控制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rachenq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磷肥施用的逐年增加,磷素在农田土壤中积累富集的现象日益严重,而磷素流失(径流和淋溶)已经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恒温培养,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旱地、水田)典型土壤(红壤、潮土和紫色土)磷素形态及含量、土壤磷素的吸附-解吸机制及影响因素、不同土壤磷素的淋失特性、不同生态拦截方式对磷素地表径流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母质类型及利用方式均对土壤磷素分布特征有明显影响。不同土壤中磷素形态、含量和剖面分布有明显差异:磷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潮土>红壤>紫色土;红壤发育的土壤以磷酸铝和磷酸铁占优势,潮土和紫色土的Ca-P含量占优势较高。土壤磷素在剖面中的分布均为表层(0-20cm)最高,且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后趋于相对稳定;无机磷中的Al-P、Fe-P以及O-P主要集中在0~20cm的土层中,其剖面分布于全磷类似,而Ca-P剖面分布上相对变化不大。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导致全磷的差异:水田均大于旱地。土壤类型及利用方式均对磷素含量和形态特征有明显影响,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控制其流失风险。(2)不同利用方式土壤P吸附解吸特性差别较大。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用Langmuir方程拟合程度比Freundlich方程高,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从最大吸附量(Qm)、吸附反应常数(K)和最大缓冲容量(MBC)三项吸附参数综合考虑,旱地对P的吸附无论在强度还是容量方面均大于同母质的水田土壤;解吸率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大小为旱地<水田。Qm与<0.02mm粘粒及无定形铁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3和0.938。不同利用方式土壤P吸附解吸特性差别较大,针对不同土壤应采取不同的磷素管理措施以实现作物增产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益。(3)6种供试土壤样品的磷素淋失临界值差别较大,波动范围为9.854-65.372mg·kg-1。土壤磷素的淋失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其曲线均存在临界点,随着淋洗液P浓度的增加,淋失液中的P浓度也在增加。淋失风险大小依次为:潮土旱地(Soil15)>花岗岩红壤旱地(Soil29)>红壤旱地(Soil1)>潮土水田(Soil22)>紫色土水田(Soil37)>紫色土旱地(Soil30)。淋失临界值与Olsen-P、Fe-P和Al-P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834和-0.897。(4)壤磷素径流流失以泥沙携带为主,影响磷素径流流失的因素有土壤母质、降雨量及施肥情况。不同母质及利用方式土壤磷素含量及形态、泥沙流失量差别较大,采用生态拦截技术可减少磷素流失。相对于常规施肥(Ⅰ),Ⅳ、Ⅴ和Ⅵ都有效地降低了磷素的流失,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9.7%、35.9%和26.6%。Ⅲ处理方式(覆盖稻草)效果最佳,但它也明显增加了水溶性磷的流失量。因此,评价生态拦截技术对磷的拦截综合效果,还需进行更多的野外试验。(5)磷素从土壤中解吸出来进入水体必须要有磷源和流失途径这两个要素的参与,应在这两个方面提出对策。磷源上,根据不同土壤及利用方式条件下的标准施磷量进行合理施肥,注重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搭配。同时改变耕作条件,提高土壤积累的磷素的活性,减少磷肥的施加量;在流失途径上,采用缓冲带、湿地和水塘等生态拦截措施,控制土壤泥沙和磷素由农田系统向水体的迁移。生态拦截处理方式能有效地减少径流中泥沙流失量,从而大大降低了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浓度和流失量。
其他文献
内分泌干扰物以极低浓度就会产生显著不良结局的特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数量和种类逐年递增,亟待进行风险评估。通过核受体(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甲状腺受体等)介导的化合物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效应可以分为激动和拮抗效应。目前,已经开展了很多体内和体外实验用于筛选内分泌干扰物,但是面对着逐年增加的数以万计待筛选化合物,传统毒理学评价实验已经不能满足筛选的需要,而随着计算毒理学尤其是化合物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的深
近年来,铜基纳米材料因其原料丰富,经济实惠,且具有优良的催化、电光学特性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纳米Cu2O作为典型的窄带型P型半导体,对太阳光具有较强的吸收效率,是继TiO2后
ZrC作为一种典型的超高温陶瓷材料,因其具有超高熔点、高硬度、高温强度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军事、能源等领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SiC晶须(SiCw)、Si
整体上“捕诉一体”运行情况良好,该办案模式对提升办案效率、优化办案质量、保障审前辩护以及强化检察机关的审前主导地位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该办案模式在运行中也反馈出一
能源危机促使人们开发各种太阳能电池,其中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成本低廉,组装简单,易于商业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比较低,主要原因
纳米纤维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表面功能多样化等优点,因此纳米纤维潜在应用领域广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提高,纳米纤维制备方法和新型纳米纤维研究也在不断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和养殖业也迅猛扩张,对抗生素的使用也日益泛滥。为预防畜禽和鱼类疾病随意往饲料里添加抗生素已相当普遍,同时由于部分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大量未经吸收和分解的抗生素随着畜禽粪便排放入环境。环境中抗生素会诱导微生物产生抗药基因,这些基因可通过质粒交换等途径进入致病菌的遗传物质中,进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抗生素的降解机理对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本试验选择磺胺二甲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破坏国家市场管理秩序,严重侵害了权利人的智力成果和经济私权.但在目前的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司法机关往往注重打击犯罪,忽视对知识产权权利人权利的保
本文应用热压烧结技术,以Ti粉、Si粉、SiC粉、TiC粉及炭黑为原料,对Ti3SiC2单相材料,SiC/Ti3SiC2复合材料及TiC/Ti3SiC2复合材料的制备进行了分析,还研究了Ti3SiC2单相材料的相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