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晚期转移患者的疗效仍不理想,存活率较低。研究显示,上皮-间质转化(EMT)是癌症转移的早期步骤,而细胞间重要的粘附分子E-cadherin降低是EMT的关键环节。调节E-cadherin的因素众多,前期研究显示:Slit2-Robo1能使E-cadherin磷酸化,然后经Hakai泛素化、降解,从而诱导EMT。但Slit2-Robo1诱导E-cadherin磷酸化降解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Slit2-Robo1诱导结直肠癌细胞E-cadherin磷酸化降解的具体机制,为抑制肿瘤转移提供新靶点。
方法:
1.构建HCT116/V、HCT116/Robo1和HCT116/Robo1/Slit2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Slit2-Robo1对Src活性以及E-cadherin磷酸化的影响。敲除HCT116/Robo1/Slit2细胞中的Src,观察E-cadherin的磷酸化和降解有无变化。
2.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三种细胞株中Robo1、Src和E-cadherin的结合情况。用全长或各种缺失突变的E-cadherin质粒和全长Robo1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Robo1与E-cadherin的结合位点。然后,构建重组纯化蛋白His-CC3(Robo1胞内区C末端区段)、GST-Src、GST-E-cadherin和GST-N-cadherin,检测Robo1与Src、E-cadherin是否直接结合及是否介导E-cadherin与Src结合,检测N-cadherin能否与Robo1结合,以及Src和Robo1的结合位点。
3.构建含有Robo1胞内区CC3段的质粒,转染HCT116/Robo1/Slit2细胞,观察Robo1、Src和E-cadherin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测Src的活性以及E-cadherin的磷酸化、泛素化和降解,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其迁移能力。
结果:
1.hSlit2能激活HCT116/Robo1细胞中的Src,诱导E-cadherin磷酸化;但经R5(Slit2-Robo1结合阻断抗体)处理后,hSlit2的作用消失。敲除HCT116/Robo1/Slit2细胞中的c-Src之后,hSlit2无法磷酸化E-cadherin,E-cadherin降解被抑制。
2.只有HCT116/Robo1/Slit2细胞中能检测到Robo1与E-cadherin、Src结合(该作用可被R5抑制),而HCT116/V和HCT116/Robo1细胞中未发现;HCT116/V细胞中Src不与E-cadherin结合。HEK293细胞转染实验发现Robo1的CC3段与E-cadherin胞内段结合。重组蛋白实验结果显示Robo1的CC3段能与E-cadherin直接结合,而不与N-cadherin结合;Src的SH2/SH3能与CC3段直接结合,而单独的SH2或SH3与CC3段结合较弱。
3.Robo1CC3段过表达的HCT116/Robo1/Slit2细胞中,与Robo1结合的E-cadherin和Src明显减少,Src活性降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泛素化减弱,降解减少。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细胞从梭形、多边形变成了类圆形。
结论:
1.Slit2与Robo1结合诱导Robo1胞内区与Src结合,活化Src激酶,促进E-cadherin与Src激酶结合,诱导E-cadherin磷酸化、泛素化及降解。
2.Slit2诱导Robo1与胞浆内的E-cadherin、Src形成三聚体,Robo1的CC3段分别与E-cadherin胞内区和Src的SH2/SH3区直接结合,充当连接蛋白介导E-cadherin与Src的结合。
3.Robo1的CC3段可作为竞争分子,竞争性抑制Robo1-Src-E-cadherin三聚体形成,从而降低Src的活性,抑制E-cadherin磷酸化和泛素化,阻止E-cadherin降解,从而抑制EMT,可作为肿瘤治疗备选靶点。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晚期转移患者的疗效仍不理想,存活率较低。研究显示,上皮-间质转化(EMT)是癌症转移的早期步骤,而细胞间重要的粘附分子E-cadherin降低是EMT的关键环节。调节E-cadherin的因素众多,前期研究显示:Slit2-Robo1能使E-cadherin磷酸化,然后经Hakai泛素化、降解,从而诱导EMT。但Slit2-Robo1诱导E-cadherin磷酸化降解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Slit2-Robo1诱导结直肠癌细胞E-cadherin磷酸化降解的具体机制,为抑制肿瘤转移提供新靶点。
方法:
1.构建HCT116/V、HCT116/Robo1和HCT116/Robo1/Slit2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Slit2-Robo1对Src活性以及E-cadherin磷酸化的影响。敲除HCT116/Robo1/Slit2细胞中的Src,观察E-cadherin的磷酸化和降解有无变化。
2.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三种细胞株中Robo1、Src和E-cadherin的结合情况。用全长或各种缺失突变的E-cadherin质粒和全长Robo1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Robo1与E-cadherin的结合位点。然后,构建重组纯化蛋白His-CC3(Robo1胞内区C末端区段)、GST-Src、GST-E-cadherin和GST-N-cadherin,检测Robo1与Src、E-cadherin是否直接结合及是否介导E-cadherin与Src结合,检测N-cadherin能否与Robo1结合,以及Src和Robo1的结合位点。
3.构建含有Robo1胞内区CC3段的质粒,转染HCT116/Robo1/Slit2细胞,观察Robo1、Src和E-cadherin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测Src的活性以及E-cadherin的磷酸化、泛素化和降解,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其迁移能力。
结果:
1.hSlit2能激活HCT116/Robo1细胞中的Src,诱导E-cadherin磷酸化;但经R5(Slit2-Robo1结合阻断抗体)处理后,hSlit2的作用消失。敲除HCT116/Robo1/Slit2细胞中的c-Src之后,hSlit2无法磷酸化E-cadherin,E-cadherin降解被抑制。
2.只有HCT116/Robo1/Slit2细胞中能检测到Robo1与E-cadherin、Src结合(该作用可被R5抑制),而HCT116/V和HCT116/Robo1细胞中未发现;HCT116/V细胞中Src不与E-cadherin结合。HEK293细胞转染实验发现Robo1的CC3段与E-cadherin胞内段结合。重组蛋白实验结果显示Robo1的CC3段能与E-cadherin直接结合,而不与N-cadherin结合;Src的SH2/SH3能与CC3段直接结合,而单独的SH2或SH3与CC3段结合较弱。
3.Robo1CC3段过表达的HCT116/Robo1/Slit2细胞中,与Robo1结合的E-cadherin和Src明显减少,Src活性降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升高,泛素化减弱,降解减少。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细胞从梭形、多边形变成了类圆形。
结论:
1.Slit2与Robo1结合诱导Robo1胞内区与Src结合,活化Src激酶,促进E-cadherin与Src激酶结合,诱导E-cadherin磷酸化、泛素化及降解。
2.Slit2诱导Robo1与胞浆内的E-cadherin、Src形成三聚体,Robo1的CC3段分别与E-cadherin胞内区和Src的SH2/SH3区直接结合,充当连接蛋白介导E-cadherin与Src的结合。
3.Robo1的CC3段可作为竞争分子,竞争性抑制Robo1-Src-E-cadherin三聚体形成,从而降低Src的活性,抑制E-cadherin磷酸化和泛素化,阻止E-cadherin降解,从而抑制EMT,可作为肿瘤治疗备选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