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学校体育事业迅速发展,其中中小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带动和促进了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促进普及与提高全民体质的积极因素。但是近年来,由于思想、管理、社会等多方面社会问题的存在,在各级各类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中,不公平竞争现象层出不穷,冒名顶替、虚报年龄、乱造学籍,甚至贿赂裁判员、服用兴奋剂等不正之风甚嚣尘上,锦标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各级各类学校把比赛成绩当成了第一位,无论搞什么运动会,参加什么比赛都讲求成绩,追求结果,谁也不甘落后,个个想争拿金牌。一些原本遵守规定的队伍看到别的队用专业队员参赛不仅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还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得到上级领导对工作的肯定,于是都纷纷效仿。在利益与荣誉的驱动下,学校体育竞赛团结、奋斗、育人的宗旨,奥林匹克公平竞争精神及道德观的纯洁受到严重威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受到影响,这种严重影响学校体育、学校教育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学校课余训练正常开展的问题在现阶段并没有引起学校乃至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如不治理、净化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学校体育人才的培养,直接导致社会风气不良。本研究以山西省中小学生体育竞赛弄虚作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小学生体育竞赛存在各种弄虚作假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中小学生体育竞赛主要存在以大打小、冒名顶替、“假”引进、行贿裁判员、兴奋剂等几种弄虚作假形式。引起中小学生体育竞赛弄虚作假的原因是多种的,经研究发现包括名利对校长或体育教师的诱惑;家长因子女升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竞赛的监控与处罚力度不够;(裁判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等原因。针对以上问题,根据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以德治体;(2)以法治体:(3)加强体育竞赛管理,狠抓赛风赛纪;(4)加大对运动员资格审查和处罚力度;(5)建立完善的裁判员考核、培训、监督制度等措施,以保障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