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指以某一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物的期货,是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按成交时约定好的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金融期货合约。股票市场始终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市场,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根据风险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股票价格波动风险分为两类: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由宏观因素决定的,作用时间长,涉及面广,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加以规避,因此称为不可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则是针对特定的个别股票而发生的风险,与整个市场无关。马克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可以很好规避非系统性风险,但系统性风险却给数以万计的中国股民及众多的投资机构以沉重的打击。于是,如何给市场提供有效的对冲机制以规避系统性风险也成为越来越迫切的任务。2006年9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到新的历史时期所带来的必然选择。2006年10月30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启动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活动,国内首个股指期货的上市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股票指数期货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四点:1.套期保值功能。2.套利功能。3.价格发现功能。4.风险管理功能。在股指期货的四个功能中,套期保值是最基本的功能,从而本文主要研究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问题。套期保值是股指期货应用最广泛的功能之一,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套期保值是指在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方向相反且一定数量比例的同种商品的期货合约,进而无论现货市场价格怎样波动,最终都能够在一个市场上亏损的同时在另一个市场盈利,并且亏损额与盈利额大致相等,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目的的交易策略。为了保证套期保值的效果,这就要求投资者在套期保值前,计算合理的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率,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我国即将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证券组合的套期保值是交叉套期保值。作者在参阅国内关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研究文献中,发现没有人把证券投资组合、证券市场综合指数、沪深300股指现货和沪深300股指期货这四个对象严格区分开来,故建立的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也是不精确的。故本文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相关原理,建立多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确定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β系数法进行重新修正。在此交叉套期保值模型中,包含四类资产的价格变化关系,即证券投资组合、证券市场综合指数、沪深300股指现货、沪深300股指期货。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提出问题,给出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第二章先简要介绍股指期货的含义、产生和发展状况、主要功能。随后介绍沪深300指数期货推进进程及合约设计的基本特征。最后介绍套期保值理论,包括概念、基本原则、套期保值的方向、基差对套期保值的影响和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第三章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经典的β系数法、周好文作者对β系数法的修正方法进行回顾并评价。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将研究对象扩展为四个:证券组合、证券市场综合指数、沪深300股指现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建立三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β系数法进行重新修正,并用两种方法对此类套期保值的最小风险的套期保值比率进行数理推演,较好解决了股指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分步确定问题。第四章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选取50只股票作为证券投资组合,收集个股的价格、上证指数、沪深300股指现货价格和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在2009年3月10日到7月31日之间100个交易日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时间段,利用OLS模型计算具体的套期保值比率。最后选定2009年8月3日到2009年9月18日作为套期保值期间,分析套期保值效果。理论意义:本文基于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套期保值的理论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波动特征,以OLS模型为工具,探索股票组合投资风险管理中的前沿课题,就是确定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方法,对经典的β系数进行修正,并用两种方法进行数理推演,促进套期保值理论体系的完善。实践意义:对投资者来说,正确估计其在期货、现货市场的收益极其重要。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收集沪深300指数数据研究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相关性,同时结合理论模型进行实际模拟,帮助投资者了解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定量分析工具,从而能有效地运用套期保值理论进行风险可控范围内的资产配置,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具有很强的实践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