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建立髌骨横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张力带和张力带加环扎作为内固定方式,进行力学分析,同时对两种固定方式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探讨对于髌骨横行骨折,加用环扎对改善单纯使用张力带作为固定方式临床效果的意义。方法: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时,采集一例健康成年男性的膝关节CT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髌骨横行骨折模型,分别采用张力带及张力带加环扎内固定方式进行装配,模拟膝关节屈曲90度时髌骨受力情况进行力学载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髌骨横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张力带和张力带加环扎作为内固定方式,进行力学分析,同时对两种固定方式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探讨对于髌骨横行骨折,加用环扎对改善单纯使用张力带作为固定方式临床效果的意义。方法: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时,采集一例健康成年男性的膝关节CT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髌骨横行骨折模型,分别采用张力带及张力带加环扎内固定方式进行装配,模拟膝关节屈曲90度时髌骨受力情况进行力学载荷,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下髌骨、骨折面、克氏针及张力带的受力及移位情况。临床研究时,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总共5年间,我院应用“8字”张力带或“8字”张力带+环扎治疗的闭合性髌骨横行骨折的患者,筛选排除后,纳入55例,纳入标准为横形骨折,AO/OTA分型34-C1或34-C2,排除标准为开放性骨折,既往膝关节损伤史等。其中单纯张力带固定为16例,张力带+环扎39例。收集术前术后X线,住院病志资料,检验检查结果,住院医嘱,手术资料及麻醉资料等,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内固定装置取出率、克氏针移位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对比,并应用统计学分析进行评价。结果:三维有限元结果提示,对于髌骨,张力带模型最大位移、最大压力、最大滑动距离分别为环扎模型的1.97、1.71、2.08倍;对于骨折面,张力带模型最大压力,最大滑动距离,分别为环扎模型的1.79、2.02倍;对于克氏针,张力带模型最大位移,最大摩擦应力,最大压力,最大滑动距离分别为环扎模型的1.86、2.12、2.13、2.45倍。临床研究纳入的55例患者,获得随访46例,失访8例,死亡1例,随访时间12-71个月,平均36(36.05±19.14)个月。所有病例均在12周内获得骨折愈合。单纯张力带与张力带加环扎对比,术后Lysholm评分、内固定装置取出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克氏针移位情况,张力带组12例中5例克氏针移位,其中1例因内固定装置失效1月内再次手术,3例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装置;环扎组34例中8例克氏针移位,其中1例因内置物刺激1月内再次手术,2例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装置。对于克氏针移位的病例,两组再手术率及内固定取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髌骨横行骨折,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结果示,在张力带基础上加一根环扎钢丝对减轻髌骨及张力带的压力和移位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张力带加环扎与单纯张力带在对Lysholm评分、克氏针移位情况、内固定装置取出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后显示,在张力带基础上加环扎对改善单纯张力带内固定临床效果无明显意义。总而言之,尽管本次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和既往力学研究结果都显示环扎对于整个张力带系统固定效果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到临床时,效果并不显著。可以认为,对于髌骨横行骨折,在传统张力带基础上加环扎对于改善单纯张力带的临床效果可能无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竹刻式微。而今垂危! 1980年以来,有关书刊,每数当代名家,则吴兴金西崖,常州徐素白、秉方父子暨白士风数人而已。而今素白仙去,士风老迈,常州三人中,只有一个徐秉方还在孤军奋斗。 中国的竹刻艺术,自然同古老的文明一样有古老的历史。现在发现的最早刻品,是藏在日本正仓院的唐雕人物花鸟纹尺八。它并不是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去的,是我们唐朝的皇帝送给他们的。当然,把这当礼品送到日本去,自己国内总不会不留
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新近为人们所认识的不同于以往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新疾病类型。随着骨化沿着长轴和水平方向不断进展,骨化灶体积不断增加,占据前部椎管更多容积,进而将脊髓推向后方,压至后壁上,长期且持续的压迫会导致脊髓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引发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等临床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由于退行性改变,在外力或长期负荷的作用下出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最新的指南提到,患者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应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且影像学与神经定位相符,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的在影
目的术中监测技术在动脉瘤夹闭术中的运用主要包括脑血流监测与脑功能监测,前者在影像学上动态反映了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后者在神经功能层面动态反映术中操作对于患者神经系统的影响。在术中脑血流监测手段中,3D-DSA作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其评估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监测手段。探讨应用3D-DSA进行术中评估动脉瘤夹闭效果时影响动脉瘤夹调整的相关因素,进一步评估使用术中3D-DSA的最佳适应症。
进入三月,春意更浓了,这一时节以江南风物最为怡人,比方说——竹。在与竹海相伴的江南文艺生活中,品味春笋是一桩美事,竹制雅玩更是文人案头一道独特的风景,比如本期杂志封面这件精美的留青竹刻笔筒。此作出自国家级非遗项目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徐秉方先生,山石、云气在其刀下于朦胧中生出无穷变化,苍松老干背后似有阵阵涛声,更蕴育了强劲的生命力,意境辽阔。以"竹翁"自称的徐秉方向来爱以诗文为题,在创作中为竹
第一部分神经内镜下经翼点锁孔入路磨除前床突的解剖学研究目的:1.探索在神经内镜下通过翼点锁孔硬膜内外联合入路磨除前床突(ACP)前、后显露床突旁、鞍旁结构、海绵窦外侧等区域。2.阐明ACP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如何磨除ACP更加安全有效及探讨ACP磨除后解剖暴露范围的变化,以期为临床上内镜下磨除ACP及暴露其周围相关结构提供解剖学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干性成人颅底标本10例20侧,测量ACP本身及其与
目的:椎管内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当前手术切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神经外科医师经过不懈地努力,探索了多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本研究对胸椎经棘突后正中椎管切开复位术进行解剖学研究及验证,探讨此手术方式治疗胸椎椎管内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阐述该手术方式的优势以及不足,为该手术方式的临床开展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成人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共9具(男性标本5例,女性标本4例,
研究背景: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下肢运动损伤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对踝关节扭伤的早期保守治疗是确切有效的,但仍有约20%40%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会进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1]。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由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维持,内侧副韧带相较外侧副韧带更加坚韧、宽大、不易损伤。而外侧副韧带常于踝关节跖屈内翻位时因过度拉伸而损伤,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组成,其中以距腓前韧带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接受混合痔自动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选择性痔上粘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stapler,TST)以及传统外剥内扎手术(Milligan-Morgan hemorrhoidectomy,MMH)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的各种手术及围手术期指标,对三种手术治疗III期及IV期混合痔围手术期
随着社会发展、环境问题及人民意识的转变,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生态理念,要求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本着回归自然与生态的初心,在河道治理工程中,不仅要满足行洪调蓄的基本功能,更要考虑生态修复理念下,如何满足多方位多层次的功能,既要保证防洪安全优先,又要发挥其生态、休闲、观赏等多重价值作用。河滩地在河道空间构成中作为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