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运输业已经发展到了节点(枢纽)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网络效率的阶段,其发展的重点也逐渐从城市和地区之间的线路或通道连接问题为主,转变为在节点上方式之间的连接问题为主,更多规划和设计的重点、更多技术和资金的使用已经转移到节点和枢纽的建设上。在这种趋势和背景下,运输业提高网络效率的内在需要就必然对节点(枢纽)提出某种相应的要求,此时节点(枢纽)也一定要通过自身形念的改变来适应这种要求,才能达到提高网络效率的目的。随着运输业的不断发展,网络中节点(枢纽)对交通资源的整合作用成为越来越被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包括大型铁路客站在内的交通枢纽的功能特性使其内在地具有整合交通资源的作用,而且对交通资源的整合作用及其效率是决定交通一体化水平和整体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型铁路客站等交通枢纽在交通资源系统中所具有的核心资源的地位和作用,而且随着运输业发展的重点不断向节点转移,其核心交通资源的地位将越来越凸显。论文在对大型铁路客站核心交通资源定位的基础上,应用交通区位理论、完整运输产品理论、网络经济理论和交通资源理论,分析了大型铁路客站对交通资源的整合作用的相关问题,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首先,论文提出了交通区位性能的概念,论证了大型铁路客站的交通区位性能与交通资源整合作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认为,大型铁路客站的内在功能特性是其能够发挥对交通资源整合作用的基础条件,而影响客站交通区位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客站的选址、集散交通方式结构、规模、客站内结构设计合理程度以及客站内信息、运营组织、票制等软资源的有效协调程度,才是其能否充分发挥整合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论文构建了大型铁路客站对交通资源整合作用与交通网络效率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论模型。本文认为,大型铁路客站通过提高其交通区位性能而发挥对交通资源的整合作用,并表现为通过提升交通资源的耦合程度、改善运输产品及服务质量、实现运输业网络经济而最终达到提高网络效率的目的。本文认为,提高大型铁路客站对交通资源的整合作用,从交通资源配置角度看,就是要提高交通区位形成过程中相关交通资源的耦合程度,也就是使外部资源形成专属交通资源过程中实现尽可能的节约;从运输需求角度看,就是为乘客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也就是为乘客提供更加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换乘服务,包括换乘过程的安全、方便、舒适、快速、无缝隙连接、零距离换乘、零时间等待以及必要的人为关怀等等;从运输供给角度看,就是提高运输业的网络经济,突出表现在提高大型铁路客站的场站处理能力经济、线路通过密度经济、车辆与列车载运能力经济以及网络幅员经济等方面。第三,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以德国柏林中央车站和台北车站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的有关结论。研究结论表明,德国联邦政府、柏林市政当局和德国铁路不惜花巨资在市中心新建中央车站,以及台北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将台北车站和市区内的铁路线路一并进行地下化改造,都是为了满足运输业发展对铁路客站所提出的相应要求的必然结果,即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客站的交通区位性能,进而充分发挥其对交通资源的整合作用,并最终达到提高网络效率的目的。最后,论文从目前我国铁路客站建设实践及相关发展规划入手,针对铁路客站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利用本文所提出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从提高大型铁路客站交通区位性能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