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初,中国的文学伦理批评学者以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为基础,逐渐从西方借鉴并发展了自己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存在决定意识,因此每一部作品都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意识反映社会,一定时代的作品都非常完整的再现了当时特定的思想观念、社会历史和个人道德观。基于此,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主张把文学作品回归到当时的伦理环境中去,以期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中不同时期、不同伦理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相关事件及人物形象,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 邝丽莎是活跃于当今美国华裔文坛最具潜力的女作家之一,生于法国,长在美国。精研西方文化,同时由于其华裔血统,她对中华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1995年至今,邝丽莎出版了多部小说作品,大都广泛借鉴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描写了大量中国人物形象。其中出版于2005年的《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一书,以中国传统女书文化为创作背景,讲述了清末湖南江永县一对“老同”深厚的姐妹情谊和艰难的一生,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 本文尝试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为基础对邝丽莎的《雪花与秘密的扇子》进行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方面的分析。 论文分六部分阐述。 简介部分就邝丽莎的生平和作品总体特征以及其以往研究成果进行了总体综述,并指出本文研究《雪花与秘密的扇子》的意义所在,即试图探讨本作品所体现的伦理思想。 第一章为理论部分,对本论文中所借鉴采用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及分析作品《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时涉及到的关键术语做了简要介绍和综述,并分析作者的的伦理思想在其主要作品中的体现。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借鉴、吸收西方伦理学方法基础上融合国内自身文学研究方法而形成的一种适用于研究文学作品的批评方法。它旨在窥探各个时期各个国家作家的伦理思想,解读其作品的伦理涵养,并揭示不同文学现象产生的伦理背景。 第二章到第四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综述了《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中伦理环境的无助性。具体描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封建社会下对女性的歧视。第三章对贯穿作品始终的两条复杂的伦理线进行了梳理:一是在无助的伦理环境下两个主人公伦理身份的复杂多变性。二是两人老同关系的发展历程:确立,巩固,误解,最终和解。第四章讨论了雪花和百合在复杂的伦理环境和多变的伦理身份下做出的一次次艰难的伦理选择。 第五章为结论部分。通过对“雪花”和“百合”这对“老同”在不同的伦理环境、不同的伦理身份下,各自不同而又艰难的伦理选择的细致分析,真实再现女性在父权社会下的生存状态,阐释女书实际是对男权主流文化的一种无声抗争,以期帮助读者更好了解这部《雪花与秘密的扇子》。